[发明专利]一种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6053.8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9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振雄;王荣波;陈光华;周维军;孟建华;田建华;何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冯倩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扫描 叠加 成像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及方法,属于成像系统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扩束扫描组件、激光接收器和成像装置,所述脉冲激光器将多个激光脉冲按照预设发射间隔依次发射,发射出的每个激光脉冲经所述扩束扫描组件降低线宽后按照预设扫描间隔依次调整出射的角度;由所述扩束扫描组件射出的每个激光脉冲分别经所述目标物的沿竖直方向的不同部位反射后由所述激光接收器按照预设选通间隔依次接收,所述激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每个激光脉冲输入所述成像装置中,所述成像装置将在预设曝光时间内接收到的多个激光脉冲形成图像。本发明提供的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及方法,以有效提高现有的水下目标物的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脉冲激光从激光器窗口输出后,在不同距离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光脉冲时刻是不同的,通过在接收端采用一个高速的快门控制只接收某个距离返回的激光脉冲,其他无关的光则被阻挡在外,该成像方法被称为距离选通成像。
由于距离选通成像只对某一距离的目标进行成像,照明光传播光路上其他不同距离的返回光无法进入接收系统成像,所以该技术有非常强的环境光抑制能力能有效突出待观测目标,在水下目标成像、激光雷达等应用方面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岸基上使用掠入射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探测水下目标时,脉冲激光入射角度很小,当脉冲激光扩束为圆形光斑时,在水面会形成一个椭圆形照明区域,椭圆的长轴在纵深方向上。当采用某一固定选通距离时,距离接收端较近的区域对应的选通深度远大于距离接收端较远的区域。由于水体的衰减,返回光强度随探测深度增加而成指数衰减,要同时获得较浅区域和较深区域的返回光,现有探测器的动态范围无法满足同时测量较深区域和较浅区域返回光的要求。而且较浅区域特别是水面散射光会影响较深区域目标的散射回光,导致无法准确识别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及方法,以有效提高现有的水下目标物的成像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照明扫描叠加成像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扩束扫描组件、激光接收器和成像装置,所述激光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扩束扫描组件发射的激光经目标物反射后的反射光路上,所述激光接收器与所述成像装置耦合,所述脉冲激光器与所述扩束扫描组件耦合;
所述脉冲激光器将多个激光脉冲按照预设发射间隔依次发射,发射出的每个激光脉冲经所述扩束扫描组件降低线宽后按照预设扫描间隔依次调整出射的角度,所述预设发射间隔的起始时间比所述预设扫描间隔的起始时间延迟第一预设时间;
由所述扩束扫描组件射出的每个激光脉冲分别经所述目标物的沿纵向方向的不同部位反射后由所述激光接收器按照预设选通间隔依次接收,所述激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每个激光脉冲输入所述成像装置中,所述成像装置将在预设曝光时间内接收到的多个激光脉冲形成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同步控制装置,所述同步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脉冲激光器、扩束扫描组件、激光接收器和成像装置耦合;
所述同步控制装置用于按照所述预设发射间隔控制所述脉冲激光器将多个激光脉冲依次发射,按照所述预设扫描间隔控制所述扩束扫描组件将接收到的每个激光脉冲调整出射的角度,按照预设选通间隔控制所述激光接收器依次接收经所述目标物的沿纵向方向的不同部位反射后的激光脉冲,以及按照预设曝光时间控制所述成像装置的开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扩束扫描组件包括:移动平台和由像侧到物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光轴位于一条水平轴上,所述脉冲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脉冲沿所述水平轴平行方向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经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经所述第二透镜的会聚后射入所述第三透镜,再由所述第三透镜的会聚射向所述目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60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