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FM1荧光增敏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6628.6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张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增敏剂 黄曲霉毒素 环糊精 摩尔比 荧光增强剂 待测溶液 快速检测 溶液组成 荧光增强 检出限 新途径 奶制品 灵敏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曲霉毒素M1荧光增敏剂,由甲基‑β‑环糊精和含Hg2+的溶液组成,甲基‑β‑环糊精:AFM1摩尔比为5.8×105:1,Hg2+:AFM1的摩尔比为6.6×104:1。本发明所述Hg2+‑M‑β‑CD荧光增敏剂对黄曲霉毒素M1荧光增强的效果显著,且反应快速。AFM1待测溶液体系在0.01~2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可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为0.0026μg/L。本发明所述一种快速、灵敏、经济的荧光增强剂有望直接用于检测奶制品中的AFM1,为AFM1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M1荧光分析的荧光增敏剂。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哺乳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 污染的食物后,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等相关酶代谢,发生II相反应形成的羟基化代谢产物,毒性仅次于AFB1。1993年,AFM1被世界卫生组织(WT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致癌物质,2002年被提至I类致癌物,其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AFM1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尿液等排泄物中,通常动物在摄入AFB112~24小时后即可检测出AFM1。AFM1污染主要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而人类尤其是婴幼儿对乳制品的接触率极高,危害极大,因此世界各国对AFM1的限量标准一直非常严格。CAC国际标准规定牛奶中的AFM1限量为 0.5μg/kg,我国、美国和日本等很多国家也规定乳及乳制品中AFM1限量标准为0.5μg/kg,欧盟制定的标准更为严格,乳及乳制品中限量为0.05μg/kg,婴幼儿配方奶以及改进配方奶中限量为0.025μg/kg,具有特殊医疗目的的婴幼儿食品中限量为0.025μg/kg。为保障乳品安全,AFM1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一直要求极高。
目前对于黄曲霉毒素的荧光增敏主要是对AFB1、AFG1等黄曲霉毒素借助光化学等衍生设备或三氟乙酸等强酸、卤族元素等强氧化剂、环糊精(CDs)等增强AFB1、AFG1的荧光强度或降低基质屏蔽、干扰作用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同时兼顾准确定量和快速检测,在常规实验室或者现场实地可以进行应用推广。其中,三氟乙酸通常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前衍生试剂,具有毒性、强腐蚀性和极易挥发性,需要较严格的衍生条件和操作技术(如避光、高温等);卤族元素等强氧化剂(饱和碘溶液、溴水、过溴化吡啶溴等)和光化学在线衍生的设备,通过衍生设备和一定的衍生条件将AFB1、AFG1这两种黄曲霉毒素的不饱和双键结构转化成饱和结构(AFB1转化成AFB2a,AFG1转化成AFG2a),衍生物富含大量羟基,且电子云与芳环上的π轨道平行,扩大了共轭双键体系,增强了AFs的天然荧光值,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检测或柱后衍生技术。AFM1本身性质和结构与AFB1、 AFG1存在较大差异,缺少双键不饱和结构,这些技术无法对AFM1实现衍生和荧光增敏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6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