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7980.1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唐道邦;卜智斌;廖森泰;刘军;刘子放;邹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马赟斋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草 蚕体 蛹虫草菌 包埋 菌液 接种 培养子实体 液体培养基 蛹虫草菌丝 子实体原基 定向培养 高效培养 恒温静置 灭菌处理 生产过程 无菌环境 无菌条件 自然温差 玻璃瓶 细沙 接种量 全蚕粉 无菌包 蛹虫草 朝上 虫体 放入 家蚕 埋入 竖直 成活率 培育 腹部 取出 分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1)取蛹虫草菌丝接种于添加4%~8%全蚕粉的液体培养基中,定向培养得到蛹虫草菌液;(2)在蛹虫草菌液中加入无菌包埋液,搅拌均匀后25℃恒温静置,制得蛹虫草包埋菌液;(3)无菌条件下将包埋菌液注入经灭菌处理的家蚕腹部,接种量为0.2 mL~0.25 mL,接种后放入8℃、湿度50%的无菌环境下培养直至蚕体自然僵化变硬;(4)将僵化变硬的蚕体头朝上竖直埋入装有细沙的玻璃瓶中,露出蚕体头部,于模拟的自然温差变化的环境下培养15天左右,蚕体头部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后,继续培养子实体长度4 cm~5cm,取出蚕虫草,干燥得到成品。本发明实现蚕虫草的高效培养,生产过程简单,蚕成活率高,出草快且稳定性高,虫体饱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虫草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蚕虫草是一种由蛹虫草菌感染家蚕幼虫并产生子实体的一种虫菌复合体。家蚕是最容易饲养、培育规模最大、形态与冬虫夏草的虫体接近的虫草载体;蚕虫草是冬虫夏草合适的替代品,且家蚕是可以大批量人工词养的鳞翅目昆虫,容易规模化栽培、药用价值高。
蚕体对蛹虫草菌有一定的抗侵染能力、且蚕被接种蛹虫草菌之后死亡率较高,是蚕虫草生产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尽管目前已有大量关于蚕虫草培育方法的研究,基本上都以普通蛹虫草菌感染3~5龄蚕为主,存在接种蚕的存活率、受感染率、僵化率以及出草成功率较低,甚至蚕虫草外观不一等不足之处,使得外形与天然虫草差距过大,大大影响蚕虫草的生产成本及其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为应对蚕虫草生产过程中蚕接种后存活率、感染率较低等难题,需要对蚕虫草培育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蚕接种后存活率低、感染僵化率低、出草位置不一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定向培养:取蛹虫草菌丝接种于添加4%~8%全蚕粉的液体培养基中,避光条件下,恒温摇床定向培养,得到在蚕体液相似环境条件下适应性强的液体菌种后经无菌纱布过滤,收集蛹虫草菌液;
(2) 菌液包埋:在蛹虫草菌液中加入无菌包埋液,搅拌均匀后25℃恒温静置,制得蛹虫草包埋菌液;
(3) 接种:无菌条件下将包埋菌液注入经灭菌处理的家蚕腹部第一节右侧,接种量为0.2 mL~0.25 mL,接种后放入8℃、湿度50%的无菌环境下培养直至蚕体自然僵化变硬;
(4) 培养至成品:将僵化变硬的蚕体头朝上竖直埋入装有细沙的玻璃瓶中,露出蚕体头部,于模拟的自然温差变化的环境下培养15天左右,蚕体头部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后,光强180lx~250lx的环境下继续培养子实体长度4 cm~5cm,取出蚕虫草,干燥得到成品。
所述步骤(1)中,全蚕粉为五龄全蚕粉。所述五龄全蚕粉指蚕卵孵化收蚁后根据蚕龄合理调节温度范围在23℃~28℃、湿度范围在65%~85%的环境下,喂养普通桑叶至五龄第3天,而后经灭活、冷冻干燥后超微粉碎得到全蚕粉。
所述步骤(1)中,定向培养条件为温度25℃,摇床转速150r/min。所述1L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2%、马铃薯浸出粉0.6%、蛋白胨0.4%、酵母膏0.1%、KH2PO4 0.1%、MgSO4 0.05%、维生素B1(VB1)0.01%和氯霉素0.01%。所得菌液中蛹虫草菌数达到3.49×105cfu/mL。
所述步骤(2)中,无菌包埋液由0.1%~0.2%的壳聚糖和0.5%醋酸溶液组成。恒温静置的时间为2小时~4小时。
所述步骤(3)中,家蚕用0.2%二氧化氯溶液清洗蚕体表面后紫外照射灭菌1h,即完成蚕体灭菌,灭菌期间不喂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工厂用超声波能量发生及转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产量的何首乌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