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8685.8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8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炯聪;蔡泽祥;席禹;潘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电站 二次 系统 信息 关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整合变电站内描述一次系统信息的CIM模型内容与描述二次系统信息的SCD模型内容,建立基于CIM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模型和关联模型,对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关系进行描述,在变电站站端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共享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模型,进一步通过数据类内容和属性信息的传输共享和定向存储,实现一二次系统信息的关联,运行人员或计算机能够通过从模型任意节点出发,寻找任意一次设备与二次信息的关联,并能够展示与一次系统对应的二次信息的生产、传输与应用过程。本发明梳理了一次系统物理设备与二次系统传输信息的对应关系,并改善智能调度过程中对一二次系统信息割裂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电力二次系统按业务功能需求建立,逐渐形成了包括保护控制系统、SCADA系统、WAMS系统、保信系统等在内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各类功能和命令的交互均依赖于二次自动化系统信息的传递。然而,二次系统模型局限于设备属性和逻辑关系的描述,二次信息与一次信息缺乏必要的耦合关联,都直接造成了其在调度层面不可视、不可控的现状,给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障碍。
针对智能变电站一二次信息割裂问题,国内外还未出现统一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技术,当前的解决思路主要集中于SCD模型与CIM模型的映射研究,将IEC 61850标准定义的变电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模型,映射为IEC 61970标准定义的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模型,从而将一次与二次信息进行关联。
这种采用SCD模型与CIM模型相互映射的方法存在效率低下、一致性差和应用范围有限的缺点,其在模型映射过程中无法做到一二次信息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详细描述与展现,依旧无法为智能变电站远方浏览和远程调度提供必要的一二次高耦合信息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改善智能调度过程中二次系统信息不可视、不可控的现状,避免由于模型不统一带来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共享程度低问题,为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调度控制和运行维护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整合变电站内描述一次系统信息的CIM模型内容与描述二次系统信息的SCD模型内容,建立基于CIM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模型和关联模型,对智能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关系进行描述,在变电站站端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共享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模型,进一步通过数据类内容和属性信息的传输共享和定向存储,实现一二次系统信息的关联,运行人员或计算机能够通过从模型任意节点出发,寻找任意一次设备与二次信息的关联,并能够展示与一次系统对应的二次信息的生产、传输与应用过程;其包括以下步骤:
1)方法初始化:初始化内容包括约定一二次系统信源与信宿端配置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方法;
2)构建二次系统拓扑模型与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模型:在信息共享两端构造并配置所述二次线同拓扑模型与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模型,包括模型中数据类名称、数据类属性以及数据类间关系;
3)在一二次系统结构不发生变化情况下在变电站端对数据类内容进行实时采集与图形化传输,如果一二次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则重新构造二次系统拓扑模型和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模型;
4)调度端对所得图形化一二次系统关联信息进行存储,对任意所得二次信息能够追朔其一次设备中映射对象及在二次系统中传输全生命周期过程。
所述一二次系统信息关联的对象包括与调度、保护与安稳相关的一次连接设备、开关设备以及与之对应的电气量信息、设备状体信息、设备动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8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道喷射喷油器仿真平台数值模拟方法
- 下一篇:户外造景辅助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