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8819.6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王科;李敬东;邹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瑞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10 | 分类号: | C01B25/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311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氯化 水解 反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加热装置是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设备,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物料的性质,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利用蒸汽加热在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的生产工艺中被广泛运用,由于三氯化磷进行水解反应所需的温度范围为50℃~80℃。目前普遍使用的加热方法是将反应物料与蒸汽直接接触加热,由于加热的过程在管路中进行,长期的蒸汽环境极容易导致管路内部生锈,而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有盐酸,铁锈与盐酸发生反应会形成铁离子,这样就会污染物料,影响最终产品的纯度。
中国专利“一种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授权号 CN 203498091 U),提出了将蒸汽通入石墨加热器中,使物料与蒸汽不直接接触,避免铁离子污染物料。但是该石墨加热器是在反应罐的外部,需要用泵将反应罐内的液体泵入到石墨加热器中,由于反应体系为强酸性体系,对泵的性能要求高,同时,由于泵本身也需要消耗电能,增大了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能够使物料与蒸汽不直接接触,避免铁离子污染物料,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纯度。该装置不需要泵,减少了电能消耗,免去了泵的维护。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水解反应罐、加热器与水解反应罐一体式安装,水解反应罐的上端口与加热器上部的物料出口相连,水解反应罐的下端口与加热器下部的物料进口相连,蒸汽进口设置于加热器的一个侧壁,蒸汽出口设置于与蒸汽进口相对的加热器另一侧壁。
蒸汽出口连接分水器。
压力表设置在加热器的蒸汽进口处。
水解反应罐的中部开设有孔,水解反应罐在开孔处连接有法兰。
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加热管位于水解反应罐内部,加热管用于加热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物料;
加热器为石墨加热器。
本发明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技术效果如下:
1)、蒸汽出口连接分水器,将通过加热器后的蒸汽进行冷却,以便回收再利用。
2)、水解反应罐的中部开设有孔,水解反应罐在开孔处连接有法兰。便于加热器的部件更换、清洗;也便于水解反应罐内部检修。
3)、石墨加热器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腐蚀的特点。
4)、通过加热器可以将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的物料进行加热,蒸汽通过蒸汽进口进入加热器内的蒸汽管路,物料不会与蒸汽直接接触,避免由于铁锈的形成而将铁离子带入物料中,从而保证了最终产品的纯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水解反应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体化三氯化磷水解反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1、水解反应罐2、加热器1与水解反应罐2一体式安装,水解反应罐2的上端口与加热器1上部的物料出口相连,水解反应罐2的下端口与加热器1下部的物料进口相连,蒸汽进口2设置于加热器1的一个侧壁,蒸汽出口6设置于与蒸汽进口2相对的加热器1另一侧壁。
蒸汽出口6连接分水器7,将通过加热器1之后冷凝的水排出。
压力表3设置在加热器1的蒸汽进口2处。
水解反应罐2的中部开设有DN400的孔,口径随罐体的大小而不同,水解反应罐2在开孔处连接有法兰。
加热器1包括加热管5,加热管5位于水解反应罐2内部,加热管5用于加热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物料。
加热器1为石墨加热器,加热器1包括一组换热管,材质为石墨,换热管内部通热水用以加热。石墨加热器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腐蚀的特点。
通过加热器1可以将三氯化磷水解反应的物料进行加热,蒸汽通过蒸汽进口2进入加热器1内的加热管5,物料则通过加热管5外壁被加热,这样蒸汽管路与物料管路相接触而使物料间接加热,蒸汽不与物料直接接触,避免由于长期的蒸汽环境下铁锈的形成而将铁离子带入物料中,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瑞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瑞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8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草铵膦副产废渣制备次磷酸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