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9247.3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代果;胡刚毅;李儒章;王健安;陈光炳;王育新;刘涛;刘璐;邓民明;石寒夫;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底 输入 结构 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或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衬底输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的需要逐渐增加,为了适应低功耗的要求,电源电压进一步降低,针对这一趋势,为了保证放大器的工作性能,发展出来一些提高跨导放大器增益的结构。其中,衬底输入跨导放大器就是其中一种,在这种结构下,通过将输入信号直接输入到输入差分对管的衬底和栅极,并且形成正反馈,使得跨导放大器的输入对管工作在亚阈值区,从而提供较大的跨导。前述这种跨导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得在极低电源电压下,跨导放大器仍然可以提供较大的直流增益。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传统结构下,输入级跨导仍然较低,目前提高跨导的方法存在消耗芯片面积和效果较差等缺点;另一方面,传统结构很难在放大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提高单位增益带宽和相位裕度。因此传统的几种结构,很难满足高性能跨导放大器的要求。
为了更详细的描述上述问题,先来分析两种传统结构跨导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如图1所示的结构1,其给出了一种传统衬底输入跨导放大器原理图,现来分析结构1中的输入级跨导。对于长沟道MOS器件而言,如果其工作在弱反型区,那么其源漏电流可表示为:
其中,IS为特征电流,n为弱反型区的斜率因数,可以定义为1+gmb/gm,实际上,这个斜率因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与工艺因素和衬底电压有关。通过电路知识可以知道,MOS管的阈值电压VTH可以通过如下关系展开:
VTH=VTO-(n-1)VBS(2)
其中,VTO为衬底和源极电压差为零时的阈值电压,通过式(1)和式(2)可以得到:
由于衬底输入情况下的跨导定义为IDS/VBS,同时式(3)中的系数n可表示为1+gmb/gm,所以衬底输入情况下的跨导大小受到式(3)中项的限制,即VBS的变化并不能造成IDS的较大变化。现在来分析结构1如何增加输入级跨导,单独分析结构1中的输入级,如图2所示,输入差分对中,两个栅极和衬底交叉连接的PMOS管M1和M2构成正反馈结构,这里并没有引入额外的电流,PMOS管M3和M4可认为是有源负载。假设PMOS管M1和M2的宽长比(W/L)是相同的,同时PMOS管M3和M4的宽长比(W/L)是相同的,差分输出电流可表示为:
由于流过PMOS管M1和M3的电流是相同的,流过PMOS管M2和M4的电流也是相同的,所以差分电流I0=I1-I2同样可以表示为:
将式(5)带入式(4)可得到:
由式(6)可知,差分电流I0不依赖于输入差分对的尺寸,输入差分对的跨导可表示为:
其中η为gmb/gm,由式(7)可知,图2所示差分输入结构和普通衬底输入结构相比,有效跨导提高了(n+1)/(n-1)倍。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随着工艺特征尺寸的减小,虽然gmb/gm的值在减小,但是(n+1)/(n-1)的值却在增加,这表明图2所示输入级结构的有效跨导会随着特征尺寸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图2所示输入级结构的重大优点。所以,图1所示传统衬底输入跨导放大器输入跨导较大,很适合低电源电压应用。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图1所示结构1跨导放大器的输入跨导在某些应用场合仍然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9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泄漏模拟开关
- 下一篇:光伏发电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