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及粘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651.2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庄蔚敏;张凯希;胡哲;李冰娇;解东旋;敖文宏;徐纪栓;杨冠男;刘西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04 | 分类号: | B21J15/04;B21J15/38;C21D1/34;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粘铆 连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凹模,其为圆盘形并且所述复合凹模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复合压边圈,其与所述复合凹模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复合压边圈能够在竖直方向运动,用于压紧待铆接件;
导热电极,其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复合压边圈底部和所述复合凹模上部;所述导热电极能够对不同的待铆接件独立加热;
冲头,其为实心圆环形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复合压边圈中心孔内部,并能够沿所述中心孔轴向上下滑动;
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冲头和所述复合压边圈向下移动进行冲压铆接操作;
还包括限位滑块机构,包括:
滑块,其一端截面为圆弧形,圆弧线的曲率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圆弧形截面设置在待铆接件边缘并且位于待铆接件之间;
弹簧,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机构的固定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凹模顶面和所述复合压边圈底面设置有矩形凹槽,用于放置所述导热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所述复合压边圈、所述复合凹模和滑块均采用高硬度的模具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压边圈、所述复合凹模和所述滑块表面涂覆绝缘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冲粘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电极连接脉冲电流发生器。
6.一种自冲压粘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待铆接下板件置于复合凹模上,并在中心区域均匀涂抹粘结剂,限位滑块机构放置于待铆接件之间并且位于边缘位置,并驱动复合压边圈与待铆接上板件贴合;
步骤二,开启脉冲电流发生器,对待铆接上板件和/或待铆接下板件铆接区域局部加热,将待铆接区域超高强钢加热至高温回火温度500℃-750℃之间,保温5min-8min;
步骤三,等待被加热的板件冷却至室温,驱动复合压边圈下行压紧待铆接上板件,限位滑块机构在上板件的压力下向外移动脱离待铆接件,最后上板件、粘接剂和下板件紧密黏合在一起;
步骤四,送入铆钉,驱动机构驱动冲头下行,铆钉在冲头的推动下刺入上板件,并在复合凹模的作用下铆钉管状腿部向周边翻开形成铆扣,从而在上板件与下板件间形成一个牢固的锁死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冲压粘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所述脉冲电流发生器按照下述参数进行处理:
电流密度范围:j=3500~4500A/mm2;
电流脉冲宽度范围:λ=40~70μs;
电流脉冲频率:f=60~100Hz;
脉冲电流处理时间:t=20s~30s。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冲压粘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冲压速度为
其中,k为系数,等于1;l为冲压头周长;t为待铆接件厚度;Γ为待铆接件抗剪强度;A为环形腔截面积;σbs为待铆接件的许用挤压应力;S为冲头行程;t为2~2.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6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