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颡鱼当年育成高效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943.6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段明;薛文月;程飞;谢松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颡鱼 当年 育成 高效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颡鱼当年育成的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本养殖方法是:①提早驯食黄颡鱼鱼苗人工配合饲料;②增加黄颡鱼投喂频率;③高温季节增加夜间及清早投喂量;④维持池塘生态环境稳定。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①有效提高了黄颡鱼生长速度,缩短其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加快了资金回笼;②规避了2龄鱼种疾病高发的风险及越冬后掉膘损失;③提早驯食鱼苗人工配合饲料,大大提高了黄颡鱼鱼苗成活率;④增加黄颡鱼投喂频率,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⑤定期杀虫、消毒、调水、改底,可改善底质及水环境,避免黄颡鱼再次转食天然饵料,维持其快速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颡鱼当年育成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为东亚所特有,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促进了我国黄颡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养殖。然而目前黄颡鱼传统养殖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
1、鱼苗早期高死亡率现象严重
很多地区黄颡鱼发花仍然采用传统泼洒豆浆的养殖模式,鱼苗转食不及时,导致鱼苗大批量死亡;
2、鱼种越冬掉膘、开食时疾病高发
目前黄颡鱼养殖仍然是当年养鱼种、次年养成鱼,经过冬季停食期,使得鱼体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加之池塘经过一个养殖周期,蓄积了大量有害物质,春季鱼种开食时常出现各种疾病;
3、黄颡鱼饲料价格贵、养殖成本高
2年的养殖周期积压了养殖成本,大大增加了养殖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黄颡鱼当年育成高效养殖方法,提高黄颡鱼鱼苗成活率,缩短其养殖周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从黄颡鱼养殖管理环节入手,成功构建了商品黄颡鱼当年育成技术,有效提高了黄颡鱼生长速度,缩短其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加快了资金回笼;同时,规避了2龄鱼种疾病高发的风险及越冬后掉膘损失;另外,提早驯食鱼苗人工配合饲料,大大提高了黄颡鱼鱼苗成活率;增加黄颡鱼投喂频率,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
具体地说,本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提早驯食黄颡鱼鱼苗人工配合饲料
A、黄颡鱼出膜平游后,应及时下塘;
B、鱼苗下塘后每天定时全塘泼洒黄颡鱼专用粉料2-4次,每万尾鱼苗每天泼洒20-100g黄颡鱼专用粉料;
C、在鱼苗9-13日龄(此时黄颡鱼处在转食期,应尽量减少对浮游动物的摄食,使其尽早摄食人工饲料,传统养殖方法是在鱼苗到达寸片后开始驯食人工饲料),开始驯食鱼苗摄食0号膨化饲料(黄颡鱼专用0号膨化颗粒饲料,粒径0.8-1.0mm),与黄颡鱼专用粉料混合后一同泼洒;此时逐渐增加0号膨化饲料投喂量,并减少黄颡鱼专用粉料泼洒;喂料时每天向饵料台方向缩小泼洒面积,并将投饵机打开空转或少量投喂0号膨化饲料;
D、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停用黄颡鱼专用粉料并停止泼洒投喂,改为投饵机投喂0号膨化饲料,再经过1-5天的适应,鱼苗几乎全部在投饵机投饲范围内摄食,此时驯食成功;
②增加黄颡鱼投喂频率
根据天气、水温以及黄颡鱼吃食情况合理增加黄颡鱼投喂频率1-3次(传统养殖模式是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
③高温季节增加夜间及清早投喂量
7-9月高温季节午后池水表层温度高于29℃时,此时避开高温时段投喂,并增加夜间及清早投喂量(1-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青鱼饲料蛋白质的培养方法
- 下一篇:孵化机的孵化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