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换乘能力匹配的枢纽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2076.X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0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军;王树盛;曹国华;黄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换乘 能力 匹配 枢纽 接驳 公交 场站 设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换乘能力匹配的枢纽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法,包括:根据交通调查或交通模型推算确定枢纽常规公交集散客流需求;假设全部采用途径线路作为枢纽地区的常规公交接驳线路,确定所需的途径线路条数,确定枢纽地区常规公交线路密度;建立判断是否需要同时设置始发线路和途径线路的方法;建立枢纽地区常规公交接驳线路优化配置模型,确定始发线路条数和途径线路条数,得到枢纽地区的常规公交接驳线路优化配置方案;确定每处公交首末站面积,公交首末站数量,公交中途站数量,得到枢纽地区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案。本发明通过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和场站的优化配置实现公共交通资源集约利用并且避免枢纽地区道路交通拥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换乘能力匹配的枢纽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法,属于城市交通规划领域。
背景技术
枢纽地区一般会存在较大的客流集散需求,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包括始发线路和途径线路两种,这两种接驳线路的客流集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途径线路可以利用在道路上设置的中途站实现客流集散,而始发线路需要利用公交首末站进行客流集散。目前对这两种常规公交接驳线路一般按照经验进行配置,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如果配置的途径公交线路过多,则会明显增加枢纽地区的道路运行压力,情况严重时会发生拥挤;如果配置的始发线路过多,则需要在枢纽地区设置较多的公交首末站。对于公交首末站是否设置,设置的数量和面积等问题,相关规范仅给出了原则性规定,例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规定“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规定“在火车站、客运码头、长途客运站、大型商业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活动集聚地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点上宜设置多条线路共用的首末站或公共交通枢纽站;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首末站”;总体而言,相关规范的规定比较笼统,目前定量化的科学方法还比较缺乏,难以根据枢纽地区常规公交集散客流的实际需求判断是否设置公交首末站,并且确定需要设置几处公交首末站、公交首末站的面积。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可以根据枢纽地区常规公交集散客流的实际需求,考虑始发线路和途径线路两种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客流集散能力的差异和对场站设置要求的差异,兼顾常规公交集散客流的需求和道路交通运行的畅通要求,确定枢纽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和场站的优化配置方案,不仅能够合理满足枢纽地区常规公交客流集散需求,还能够通过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和场站的优化配置实现公共交通资源集约利用并且避免枢纽地区道路交通拥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换乘能力匹配的枢纽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法,本发明根据枢纽地区常规公交集散客流的实际需求,考虑始发线路和途径线路两种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客流集散能力的差异和对场站设置要求的差异,以换乘能力匹配和保持道路交通运行畅通为约束条件,确定枢纽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和场站的优化配置方案,能够合理满足枢纽地区常规公交客流集散需求,并且通过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和场站的优化配置实现公共交通资源集约利用并且避免枢纽地区的道路交通拥挤,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换乘能力匹配的枢纽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交通调查或交通模型推算确定枢纽常规公交集散客流需求Pt;
步骤2),根据枢纽常规公交集散客流需求Pt,假设全部采用途径线路作为枢纽地区的常规公交接驳线路,确定所需的途径线路条数Nt,确定枢纽地区常规公交线路密度Db;
步骤3),建立判断是否需要同时设置始发线路和途径线路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2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