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3224.X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艺林;林立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顺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C09D133/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家庭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利用率是用户可利用的有效电能总量与消耗电能总量之比。两者的差值为损耗的电能,它包括设备损耗和管理损耗。用电设备性能差、电能与其他能量的转换传递次数多、效率低,将使设备损耗增加。用电过程操作水平低、工艺参数不合理、各工序之间不协调以及管理不善等,将使管理损耗增加。供电网络的电能损耗包括供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和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日常生活中的电能消耗主要是家用电器,每个人都应该有节电的意识,从小处做起。对于照明电器,要用日光灯来代替白炽灯,日光灯可大大降低耗电量。电视机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电,使用时间最长,对电视机,我们要把音量和光线亮度调至最佳状态,声音越大,亮度越强就越耗电,另外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这样不仅耗电,而且会降低其寿命。市面上的节电装置,大多是以电器于预设时间内开机或关机来节省不必要的电力耗损,并不能从根本的解决节约用电器用电的基本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耗电量、提高电力的使用效率和防止电磁干扰的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以及方法如下:
一种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包括外壳、输出铜插、输入铜插、控制器、显示装置、火线和零线,所述外壳表面涂有电磁屏蔽涂料,所述控制器搭配有电流检测模块与电压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搭配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位于外壳上,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并联于火线和零线上,所述火线和零线连接有电容,所述电容设置有开关,所述零线上安装有变阻器,所述变阻器与控制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数据连接,所述电磁屏蔽涂料由按重量份数配比的UV光油15-20份、液体硅胶10-12份、氮化铝10-12份、磁粉6-8份、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20-30份、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20-30份、环氧树脂4-6份、氧化镝2-4份、氧化铈2-4份、三氧化钨1-3份、氧化锆5-7份、碳化硅6-8份、氧化钆1-3份和石墨烯10-12份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铜丝网,可以过滤电子束,抑制外壳内部的电池干扰,防止该节电器使用时产生电池干扰影响到用电器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底面安装有抗干扰磁片,防止控制器受到电池干扰而出现误差,影响节电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火线串联安装有AC-AC转换装置,能将电网电压转化成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的交流电源,可以保证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防止用电器过压工作浪费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与零线之间安装有高压滤波能量吸收装置,可以自动吸收高压动力设备反向电势的能量,并不断回馈返还给负载,节省了用电设备从高压电网上吸取的这部分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有AC-AC转换装置将电网电压转化成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的交流电源,可以保证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防止用电器过压工作浪费电能,而且在控制器与零线之间安装有高压滤波能量吸收装置,可以自动吸收高压动力设备反向电势的能量,并不断回馈返还给负载,节省了用电设备从高压电网上吸取的这部分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散热家庭用节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顺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顺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