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554.9 | 申请日: | 2016-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樊文俊;宋云彩;冯杰;李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3 | 分类号: | B01J27/043;C10G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赵科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直接液化 催化剂 制备方法和应用 产率 硫铁 煤直接液化油 催化剂用量 催化活性 反应条件 放大生产 分散性 活化 优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为硫铁催化剂Fe(1‑x)S,其中x=0.09‑0.17,优选x=0.10‑0.125。使用所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可制得高酚含量的煤直接液化油。与普通硫铁催化剂相比:所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不需要在反应过程中进行活化步骤,从而降低了煤直接液化反应条件、减少了反应时间。而且所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用量较少(0.5‑1.0wt.%),煤的转化率高(90‑95wt.%),油产率高(55‑65 wt.%),酚产率高(12‑17 wt.%)。此外,本发明所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很高的催化活性,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煤化工中煤直接液化行业。
背景技术
煤直接液化是一种将煤炭转化成低硫、低氮的清洁油品的技术。1913年德国人Friedrich Bergius发明了煤直接液化技术,二战期间德国为支撑战争,先后建立了12座煤液化厂,油品生产能力达到423万吨/年。后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开发了各自特色煤直接液化工艺,中国的神华集团从2008年开始也运行了一套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装置。煤直接液化是把煤炭先磨成煤粉与溶剂(石油馏分)配成油煤浆,然后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与氢气发生加氢裂化反应,使煤炭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品,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催化剂能有效促进煤的热解和加氢,提高生成油产率和油品质量。经过近百年的研究,铁系催化剂由于价格低,在经过煤液化后可随残渣排出而无需回收的优势,获得了更多重视和使用,活性较高的钴、钼、镍催化剂由于价格较高,逐渐被弃用或仅当做铁系催化剂助剂使用。
目前适合于煤直接液化的煤种一般包括:烟煤,次烟煤,褐煤等。一般地,上述煤中含有10-40 wt.%(daf煤,以下同)的氧元素。其中,酚羟基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性质比较稳定。因此液化油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氧元素,且主要以酚羟基形式存在。其中,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加氢脱氧提升油产率,也可以分离提纯生产更多精细化学品。相反地,如果大量的氧元素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损耗,会引起氢气消耗的增加,液化油产品质量的下降,氧元素的浪费,最终增加了液化工艺成本、降低了液化产品的价值。然而,目前液化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一般为5wt.%左右。
影响煤直接液化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是催化剂。众多研究表明:改进催化剂可以大幅提高煤转化率、油(正己烷可溶物)产率,改善反应条件。目前,唯一实现工业化的催化剂为硫铁系催化剂。大量的研究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能为Fe(1-x)S,不同前驱体和工艺条件共同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不同,并最终影响了煤直接液化反应的历程以及直接液化产品的组成。目前硫铁催化剂或催化剂前驱体主要为:FeS,FeS2,Fe(1-x)S,FeCOOH,Fe2O3等。
马风云等(“铁基催化剂的硫化及其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马风云 等,《现煤炭转化》(简称文献1),第3期,2010年)公开了Fe2O3、FeSO4、FeS硫化后生成的Fe(1-x)S为催化剂,在催化剂加量为3%的情况下,煤转化率也仅为79.8%。
杨文春等(“新疆硫磺沟煤直接液化工艺性质初探”,杨文春 等,《现代化工》,第27卷增刊(2),2007年11月)公开了以Fe2O3为主催化剂,单质S为助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煤样质量的5%,在磺沟煤直接液化最佳工艺条件下,煤总转化率为89.6%,油产率达到50.39%。
因此目前催化剂面临的主要问题为:1.催化剂的活性较低,煤转化率为80%左右,油产率约为50%左右;2.酚含量仅为5%左右,这是由于煤直接液化反应中氧元素利用率较低,煤中大部分氧元素未能以羟基形式保留在油产品中,氧元素利用率约为30%左右;3.催化剂不稳定,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硫铁组成及形貌不断地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5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