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认知无线技术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728.1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苗彦涛;陈宏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382 | 分类号: | H04B17/382;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无线信道 认知无线系统 认知无线 通信场景 认知 离散线性系统 体系结构模型 频谱利用率 认知无线电 工程实现 匹配调整 特征参数 提取参数 通信参数 移动网络 准备阶段 建模 优化 | ||
1.一种基于认知无线技术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模型,通过该体系结构的认知方法过程来实现无线信道“指纹”特征提取,包括如下步骤:
( 1 )首先,利用“离散线性系统”模型,测试不同通信场景中无线信道的接收信号,选取三个“指纹”识别特征参数作为通信场景下的无线信道的“指纹”识别指标,并进行记录与其相对应通信场景的数据,为准备阶段;
( 2 )然后,当认知无线网络进行新的通信场景进行信道数据传输时,提取该通信场景中的无线信道的三个“指纹”特征值,将该特征值与原来收集记录的特征值进行对比匹配,假如有原始值匹配,认定面临的新的通信场景为原始特征值所对应的通信场景,否则,将新的“指纹”特征值进行重新收集学习记录,此即认知方法过程,为认知阶段;
( 3 )最后,在数据匹配的前提下,利用原始数据的通信参数,对该新的通信场景的通信参数的选择进行调整,以便适应于新的通信场景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提高新场景中的频谱利用率,为匹配调整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认知无线技术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指纹”识别特征参数为两个时域参数和一个频域参数;两个时域参数分别为接收信号|r[k ,n ]|的幅值统计取值范围和接收信号|p[k ,n ]|的统计幅值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样点取值范围;频域参数为中心频率f;其中|r[ k ,n ]|为第k个样点在第n时刻单位脉冲依次经过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后的接收信号的绝对值;|p[ k ,n ]|为第k个样点在第n时刻单位脉冲依次经过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后的接收信号滤除高斯白噪声后的接收信号的绝对值;f为接收信号频域图的样本中心频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认知无线技术的无线信道“指纹”特征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模型以软件无线电平台和RKRL为基础,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体系结构,包括顺序连接的天线,射频前端,反应器功能模块,环境传感模块,认知功能模块,匹配调整模块,基带处理和用户接口;天线模块为接收天线模块,将无界媒介中的电磁波变换成传输线传播的导行波;射频前端保证有用的射频信号能够完整并且不失真地提取出来并输送给后级电路;反应器功能模块对有用的射频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环境传感模块对无线信道的复杂环境进行感知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指纹”特征识别指标进行信息提取;认知功能模块通过对“指纹”特征的信息学习分析,认知无线通信环境的变化;匹配调整模块利用上级认知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自身内部的通信机理来适应无线环境的变化;基带处理模块通过通信协议控制,对调整变化的信号进行处理与储存;用户接口模块进行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和信息交换,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和人类可以接受形式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7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胎袋
- 下一篇:一种面向相参矢量信号产生系统的时延校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