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盾构隧道纵断面内地层损失扩展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3865.5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姚志刚;郭建宁;邓如勇;汪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创益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宋华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盾构 隧道 纵断面 地层 损失 扩展 试验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模拟盾构隧道纵断面内地层损失扩展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试验箱、地层损失模型、地表荷载加载装置、渗流装置、地中及地表位移测量装置、 土体位移路径监测装置;模型试验箱内部填充试验土体;所述地层损失模型包括聚氨酯 囊(1),聚氨酯囊(1)上连接两根输水导管(2),一根用于向聚氨酯囊(1)中输送水 流,一根将聚氨酯囊(1)中的水流导出,所述聚氨酯囊(1)中填充有可溶于水的固态 粉末,该固态粉末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紧密堆积将聚氨酯囊(1)撑起形成预期形状 的地层损失模型,地表荷载加载装置包括模态激振器(3)、传力板(4)、激振器反力梁 (5),所述传力板(4)放置在试验土体表面,模态激振器(3)压在传力板(4)上, 模态激振器(3)顶部固定在激振器反力梁(5)上;所述地层损失模型采用多个圆弧状 聚氨酯囊(1)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试验时,依次向紧密排列的圆弧状聚氨酯囊(1) 注水,溶解所述固体粉末并通过另一根输水管排出,生成沿隧道纵向连续的地层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粉末采用碳酸钠粉 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流装置包括用于提供 渗流水源的水箱(6)及控制水流大小的阀门(7)和导管(8)、出水龙头(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中及地表位移测量装 置包括放置于试验土体(10)中的用来量测地中位移及地表位移的电子位移计(11)及 位移计固定横梁(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试验箱为一长方体 结构,顶部开口不予封闭,用于填充试验土体,模型试验箱正面采用透明面板(13), 以便观察内部试验土体,其他四个面采用不锈钢钢板制作;透明面板上制作有半圆结构 的隧道模型(22),隧道模型(22)与试验箱体一体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透明面板(13)的外表面固 定有位移基准标志(14),透明面板(13)内侧的试验土体中放置有用于显示土体移动 路径的低磨阻的彩色玻璃球(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体位移路径监测装 置,土体位移路径监测装置包括高频相机(16)、数据线、计算机(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试验土体内部设置有加速度 传感器(19),采用加速度传感器(19)来量测地层损失上方土体的加速度并通过数据 线将信号传输至计算机(18)。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试验系统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制作模型试验箱、制作地层损失模型、在模型试验箱中填充试验土体并安装 电子位移计(11)、加速度传感器(19)、放置彩色玻璃球(15);试验土体填充完之后 进行压实处理,在试验土体表面安装模态激振器(3)、传力板(4)和激振器反力梁(5) 以及水箱(6)、水流控制阀门(7)、导管(8);所述地层损失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在一 聚氨酯囊(1)上连接两根输水导管(2),一根用于向聚氨酯囊(1)中输送水流,一根 将聚氨酯囊(1)中的水流导出,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填充可溶于水的固态粉末,该 固态粉末在所述聚氨酯囊(1)中紧密堆积将聚氨酯囊(1)中撑起形成预期形状的地层 损失模型;然后生成地层损失:模拟施工掘进过程,依次向紧密排列的圆弧状聚氨酯囊 (1)注水,溶解所述固体粉末并通过另一根输水管排出,生成纵向连续的地层损失;
开启水流控制阀门(7),让水流通过导管(8)流入试验土体,并开启出水龙头(9), 让水流流出模型试验箱(21);开启模态激振器(3),让其输出所需荷载;并通过加速 度传感器(19)测量土体加速度,并将信号通过数据线将信号传输至计算机(18);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电子位移计(11)测量并记录地表和地中位移,并通过加速度传 感器(19)测量土体加速度,并将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计算机(18),同时用高频相 机(16)监测地层损失上方土体移动路径及地层损失的扩展过程,通过数据线连接到计 算机(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损失模型采用多个圆弧 状聚氨酯囊(1)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试验时,依次向紧密排列的圆弧状聚氨酯囊(1) 注水,溶解所述固体粉末并通过另一根输水管排出,生成沿隧道纵向连续的地层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8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