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4090.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少兰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5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甘薯 枯萎病 植物 杀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枯萎病别名:萎蔫病、蔓割病、蔓枯病、茎腐病等,其病原称尖镰孢 菌甘薯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茎蔓和薯块。苗期染病主茎基部 叶片先变黄,茎基部膨大纵向开裂,露出髓部,横剖可见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裂开处呈纤维状。薯块染病薯蒂部呈腐烂状,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 点,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后脱落,最后全蔓干枯而死,临近收获期病薯 表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斑,比黑疤病更浅,贮藏期病部四周水分 丧失,呈干瘪状。目前主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甘薯枯萎病,长期使用会有药物 残留,危害人畜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甘薯 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 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其原料由除虫菊提取物、茴香提取 物、土槿皮提取物、蛇床子提取物、茵陈提取物、佩兰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 入量的重量份配比为:除虫菊提取物20-30份、茴香提取物10-20份、土槿皮 提取物5-20份、蛇床子提取物10-20份、茵陈提取物10-15份、佩兰提取物 10-15份。
上述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除虫菊提取物的制备:取除虫菊,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 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除虫菊提取物,将其冷却 至室温备用;
(2)茴香提取物的制备:取茴香,洗净、干燥、粉碎后,加入其10倍量 水,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茴香提取物,将其冷 却至室温备用;
(3)土槿皮提取物的制备:取土槿皮,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 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土槿皮提取物,将其冷却 至室温备用;
(4)蛇床子提取物的制备:取蛇床子,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 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蛇床子提取物,将其冷却 至室温备用;
(5)茵陈提取物的制备:取茵陈,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加 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茵陈提取物,将其冷却至室 温备用;
(6)佩兰提取物的制备:取佩兰,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加 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佩兰提取物,将其冷却至室 温备用;
(7)按照所述的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各原料加入量的各原料 加入量的重量份配比,依次取所制备的除虫菊提取物、茴香提取物、土槿皮提 取物、蛇床子提取物、茵陈提取物、佩兰提取物,充分混合均匀,得杀菌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植物源杀菌剂,防治甘薯枯萎病效果好, 且对人畜无毒害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 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 定。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其原料由除虫菊提取物、茴香提取 物、土槿皮提取物、蛇床子提取物、茵陈提取物、佩兰提取物组成,各原料加 入量的重量份配比为:除虫菊提取物20份、茴香提取物10份、土槿皮提取物 5份、蛇床子提取物10份、茵陈提取物10份、佩兰提取物10份。
所述防治甘薯枯萎病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除虫菊提取物的制备:取除虫菊,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 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除虫菊提取物,将其冷却 至室温备用;
(2)茴香提取物的制备:取茴香,洗净、干燥、粉碎后,加入其10倍量 水,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茴香提取物,将其冷 却至室温备用;
(3)土槿皮提取物的制备:取土槿皮,洗净、干燥后,加入其10倍量水, 加热至沸腾后,文火熬制1个小时停火,过滤后,得土槿皮提取物,将其冷却 至室温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少兰,未经曾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