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面锌肥肥效的原位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4676.X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田生科;谢若瀚;王海新;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面 锌肥 肥效 原位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面肥肥效评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叶面锌肥肥效的原位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动植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直接或间接参与生命体内的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生命之花”、“智慧元素”。然而,我国缺锌状况十分严重,土壤缺锌面积高达40%,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与品质,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人体对锌的摄入不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在解决人类对微量元素需求的途径中,粮食作物微量元素的生物强化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农艺措施改善作物锌营养状况,对提高作物生产力和保障人体健康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面施肥是公认的实现微量元素生物强化目标最直接、高效的农艺措施之一,叶面锌肥可以有效弥补土壤施锌肥存在的易被土壤吸附固定、淋失、施用不均等局限性,补充作物锌素营养、矫正作物缺锌症,提高作物产量品质。作为土壤施肥的辅助措施,叶面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主导技术,显示出明显的效能优势和应用前景。
然而,叶面施锌普遍存在着吸收难、转运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叶面施锌的作用效果和施用效率。叶面喷施的养分从叶表面渗透到叶片内部后,其营养功效和生理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植物叶片细胞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还与养分向其他部位的转运与再利用能力相关。但是,迄今关于叶面喷施的锌在植物叶片内部如何被吸收利用、储存与再转运等关键机理仍知之甚少,如何促进锌从叶片喷施部位向其他部位的转运仍然是叶面锌肥及其施用技术研发中的瓶颈。
可见,全面了解和阐明叶面锌肥作用机理,不仅能为研发新型叶面锌肥及其促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是提高叶面锌肥施用效率的关键所在。然而,长期以来,叶面喷施的锌在植物体内的追踪和定位技术未能突破。传统评价叶面肥的肥效技术,通常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结合破坏性采样等分析测试手段,费时长、见效慢,且由于易产生污染而常导致评价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同位素标记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追踪叶面喷施后锌在植物中的吸收和转运特征,但难以对进入到植物组织内部的锌进行细胞与亚细胞定位,不能原位解析锌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与再转运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叶面锌肥肥效的原位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地追踪叶面喷施后,锌在植物中的吸收和转运特征,实现叶面锌肥肥效的快速原位评价。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叶面锌肥肥效的原位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同位素68Zn标记液;
2)选取实验植株中的待标记叶片,对待标记叶片的特定部位标记同位素68Zn标记液;
3)选定步骤2)中实验植株的待测部位,所述的待测部位与特定部位没有重合区域,对待测部位进行前置处理;
4)对步骤3)中经过前置处理的待测部位进行μ-XRF原位分析、LA-ICPMS验证分析、ICP-MS定量分析中的两种或三种。
作为改进,所述的待标记叶片优选成熟叶片;所述的待标记叶片的特定部位标记同位素68Zn标记液前,用去离子水清洗待标记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待标记叶片的特定部位标记同位素68Zn标记液前,在所述的待测部位用羊毛脂(Lanolin)涂抹并用Teflon膜包裹,避免待测部位受到同位素68Zn标记液的污染。
作为改进,所述的特定部位的同位素68Zn标记液的标记是通过粘贴含同位素68Zn标记液的滤纸或浸泡在同位素68Zn标记液中的两种方式对特定部位进行标记。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2)中特定部位为待标记叶片的整个叶面,所述的步骤3)中待测部位为待标记叶片的叶柄以及实验植株新生的新叶。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步骤3)中待测部位进行前置处理是指:将所述的待标记叶片的叶柄进行冷冻切片,然后冷冻干燥;另外分别将待标记叶片的叶柄和实验植株新生的新叶烘干磨碎,进行三酸消煮。
作为优选,所述的烘干磨碎,烘干温度为60~70℃,时间为60~80h。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2)中特定部位为待标记叶片的局部叶面,所述的步骤3)中待测部位为待标记叶片的剩余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