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及其制作和服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5307.2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全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运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27/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耳鸣 组合 及其 制作 服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及其制作和服用方法,属于中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
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中医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中药治疗采用针灸、中药组合物等不同方法,而中药组合物又各有千秋,不同体质的人,使用相同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会不同,因此,需要研发多种不同的组合物配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及其制作和服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蛤蟆菜8~18、薄荷8~15、芦根6~12、冬瓜皮7~12、桑叶8~18,菊花9~12组成。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制作方法是:将原料放入煎药罐中,加水覆盖原料药,大火烧开后小火煎30~60min取汁即可。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的服用方法是:早晚各服一次,饭后服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方以蛤蟆菜清热解毒凉血,以薄荷解头痛目赤,以芦根清热利尿,除烦止呕,冬瓜皮利尿消肿,桑叶利五脏,通关节,下气,菊花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组方成分相互配合,以清热解毒,通气利尿,平肝明目、除燥通关,对平复患者思想情绪,解除耳鸣症状疗效显著,且制作简单,原料易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蛤蟆菜10、薄荷10、芦根10、冬瓜皮10、桑叶10,菊花10组成。
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制作方法是:将原料放入煎药罐中,加水覆盖原料药,大火烧开后小火煎30~60min取汁即可,早晚各服一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蛤蟆菜8、薄荷8、芦根6、冬瓜皮7、桑叶8,菊花9组成。
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耳鸣的组合物,原料由以下重量份:蛤蟆菜18、薄荷15、芦根12、冬瓜皮12、桑叶18,菊花12组成。
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蛤蟆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薄荷: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但小剂量食用却有助于睡眠。
芦根: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利五脏,通关节,下气,除风痛出汗,并补损瘀血。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本方以蛤蟆菜清热解毒凉血,以薄荷解头痛目赤,以芦根清热利尿,除烦止呕,冬瓜皮利尿消肿,桑叶利五脏,通关节,下气,菊花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组方成分相互配合,以清热解毒,通气利尿,平肝明目、除燥通关,对平复患者思想情绪,解除耳鸣症状疗效显著,且制作简单,原料易得。经临床使用数十例,疗效均十分显著,患者服用后耳鸣症状消减或消失,患者未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对治疗耳鸣,抑制或减轻耳鸣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效果显著。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公开基础上无创造性的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运明,未经全运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