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宽带无线电引信的无线同步测试仿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5968.5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珉;向正义;何宏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H04B1/717;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无线电 引信 无线 同步 测试 仿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常规弹药引信测试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超宽带无线电引信的无线同步测试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超宽带雷达是一种新式体制的雷达,具有很多常规雷达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目标探测、成像识别、精确定位、新型引信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采用超宽带雷达技术的新型超宽带无线电近炸引信已研制成功,在迫击炮弹、化学弹、导弹等多个型号装备中得到应用。
随着超宽带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列装和投产,经过灌封的引信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装配在炮弹或者导弹上。但是,由于超宽带无线电近炸引信发出的是一种低频谱信号,其工作时钟是采用伪随机编码技术生成的,每发产品的工作时钟都不相同,现有无线测试仪器因需要预先装载无线电工作频率而无法实现对超宽带近炸引信的测试;若采用有线同步方式或靶场抽样测试方式,则无法达到产品在灌封前、灌封后以及总装后均可进行全性能测试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和产生超宽带无线电回波信号的超宽带无线电引信的无线同步测试仿真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采用无线方式对超宽带无线电引信产品进行全过程性能测试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宽带无线电引信的无线同步测试仿真系统,包括同步接收天线、同步信号接收机、同步脉冲产生器、延时距离控制器、模拟回波发射机和同步发射天线,其中:所述同步接收天线接收待测试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由所述同步信号接收机进行滤波和一级放大后,送至所述同步脉冲产生器;所述同步脉冲产生器对一级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检波、二级放大及整形,形成与所述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严格一致的同步脉冲;所述延时距离控制器对所述同步脉冲进行延时及多普勒速度控制,形成精确的脉冲位置,送至模拟回波发射机形成模拟回波信号,所述模拟回波信号经 同步发射天线向待测试超宽带无线电引信辐射。
优选的,所述同步信号接收机包括无源带通滤波电路和微波放大电路,其中:所述无源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第一端与所述同步接收天线连接,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同步接收天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地;所述微波放大电路包括集成微波放大器、第二电感、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与所述同步脉冲产生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同步接收天线接收的待测试超宽带无线电引信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经所述无源带通滤波电路抑制干扰杂波,输出超宽带无线电脉冲信号,经第二电容耦合至集成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第二电阻为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偏置电流,第二电感为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直流通路,同时允许微波信号输出,集成微波放大器对超宽带无线电脉冲信号进行一级放大后输出的微波信号经第三电容耦合至所述同步脉冲产生器。
优选的,所述同步信号接收机还包括减小电源对电路干扰的第一电源去耦合电路,所述第一电源去耦合电路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均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提供12v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为22nH的电感器;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分别为3pF、0.1μF和0.1μF的耦合电容器;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分别为1μF和0.1μF的电源去耦电容器;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为75Ω和100Ω的电阻器;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为GALI-6+,第一端为输入端,第三端为输出端,第二端和第四端为接地端。
优选的,所述集成微波放大器提供的增益为15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9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