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7104.7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7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侯纲;李泽月;李冰;牛晓奇;刘玉;张志静;胡素雅;程银书;祝黎阳;刘永斌;赵爱龙;任军;李海卫;徐达霄;李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6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不透水 道路 渗水 结构 以及 改造 方法 | ||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属于市政工程领域,所述渗水结构包括周边开设有渗水孔的是多个渗水管,多个渗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渗水沟,多个渗水管的管口和孔口设置有滤网,多个渗水管设置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渗水沟底部回填有石头或砂子,顶层设置有绿化带或水泥砖,渗水沟与路边连通,渗水沟上设置有溢流口,通过利用这种结构的渗水结构和施工方法,可缓解道路的漫水,防止道路积水不畅带来的灾害,提高道路的渗水速度和渗水总量,提高地下水的涵养,降低改造成本,节约建筑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渗水结构以及该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属于市政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车辆的得增多,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产生了温室效应,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资源,全球降雨量增多、降水量重新分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泥石流频发,洪水泛滥,城市内涝,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原来的排涝排洪系统难以满足气候变化带来的突发性大降雨量,常常会因排水不畅,引起洪水泛滥、导致交通不便、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非透水的路面,路面积水相对多,再加上不能及时排出,常常会引起路面积水升高,导致低层建筑居民家中的进水等不测事故,相反,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用水量在逐步的增加,现如今缺水,这些都直接导致原有的清洁水资源面临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雨水、中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迫在眉睫。为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宗旨是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环保型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是,对于很多已经建成的道路大多是不透水的,如果拆除重建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进行改造,使不透水的道路具备渗水的能力是目前市政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非透水路面排水不畅,雨水积聚,常常会导致交通不便、低层建筑居民家中的进水或发生不测事故等,甚至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以及改造方法,其目的是提高道路渗水速度和渗水总量,减少路面积水,防止道路积水不畅带来的灾害,提高地下水的涵养,降低改造成本,节约建设费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改造方法,包括人行道、中间绿化带和渗水结构,所述渗水结构包括渗水沟,渗水沟设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渗水沟内设置有多个渗水管端部,多个渗水管设置在道路下方,渗水沟内回填有石头或砂子,渗水沟顶层设置有种植土以及绿化带或水泥砖,渗水沟与车行道路面边部相通,渗水沟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与雨水管道连通,改造方法如下:
(1)利用斜面钻孔设备,从人行道或中间绿化带一边或两边向道路中间钻孔,然后在道路夯土层的下方水平插入多根渗水管,并在渗水管端口处设置渗水沟;在人行道或中间绿化带一边或两边分别开挖渗水沟,在沟底利用液压千斤顶依次向道路方向顶入多段渗水管;如果是直径小于10cm的渗水管,将端部加工成楔形结构打入路面下方的土中并在渗水管端口处设置渗水沟;
(2)在绿化带或人行道的渗水管端部的渗水沟内渗水管端部设置滤网,渗水沟内自下而上依次回填由大到小的石头或砂子;
(3)在渗水沟周边设置溢流口,使溢流口与雨水管道之间连通,在两者之间设置蓄水井,确保渗水沟周边设置的溢流口高度高于雨水管道入口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师范学院,未经安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跑步机的可折收支撑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尘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