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于降温控制的大体积建筑基础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377.1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权;张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于 降温 控制 体积 建筑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基础浇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降温控制的大体积建筑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泛指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一般由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得到。
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核心筒基础、大型桥梁承台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等,由于需要支撑重量较大,使得基础体积较大,三维方向上的几何尺寸常常会达到数米甚至十数米的尺寸。混凝土基础浇筑时,一般高度不宜超过2米,长宽尺寸不宜超过3米,否则容易产生裂缝现象。对于体积过大的基础砼,通常会考虑采用分层浇筑养护的方式施工,以避免基础养护过程中开裂。但分层浇筑养护施工的方式会极大地降低施工效率并增大施工成本。
混凝土基础养护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造成,由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阶段中,由于水泥等物料的水化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样不断产生的热量积蓄在基础内部,不能有效散发,进而导致基础内部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降低了基础质量。
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依靠基础表面覆盖蓄水材料浇水或者直接蓄水进行降温养护,或者采用冷水来搅拌制备混凝土等方式。但这些现有方式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效果有限,当基础体积较大时,不能保证基础的浇筑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便捷,能够利于实现对基础内部温度控制,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利于降温控制的大体积建筑基础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降温控制的大体积建筑基础结构,所述大体积建筑基础是指长宽高任一方向上尺寸不小于2米的建筑基础,包括位于内部的钢筋笼结构和与钢筋笼结构浇筑为一体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建筑基础上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管,冷却水管水平铺设于建筑基础内部构成冷却区域,冷却区域边缘到建筑基础四周侧表面距离不大于1米,冷却水管固定在钢筋笼结构上且冷却水管两端具有向上延伸出建筑基础上表面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用于和冷却水水源相接。
这样,在建筑基础浇筑施工完毕后,可以靠冷却水源给冷却水管通入冷却水,对建筑基础内部进行冷却,降低基础内部温度,提高施工质量,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温迅速,施工快捷等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水水源包括一个冷却水水池,冷却水水池内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进水水管连接到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出水水管连接回冷却水水池。
这样,靠水泵提供冷却水动力,冷却水在建筑基础内部循环后返回到冷却水水池冷却,冷却水循环使用,避免浪费。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区域内的冷却水管为由多段水平间隔的直线段和交错连接于相邻直线段端部的半圆形段构成的蛇形结构。
这样,能够保证冷却水管对建筑基础内部进行冷却的均匀性,避免建筑基础局部结构冷却不到位而温度过高造成开裂,保证了降温效果。更加具体地说,相邻直线段间距为1米,半圆形段弧顶位置距离对应的建筑基础侧表面1米,最外侧的直线段距离对应的建筑基础侧表面1米,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位于最外侧的直线段端部且距离对应的建筑基础侧表面1米。这样,能够较好地保证降温的均匀性,保证了降温效果的同时不会造成冷却水管布置过密而影响建筑基础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水管管径为2-10厘米,冷却水管为钢管或有机玻璃管或塑料管。这样可以保证较好的冷却效果又不会影响建筑基础质量。冷却水管可以优选为有机玻璃管,然后在浇筑结束后采用和建筑基础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靠灌浆机回填灌浆装满冷却水管。这样,有机玻璃管成本较为低廉,自身材质在运输以及建筑基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轻易破碎,同时热传导效果好,能够保证冷却效果,使用完毕后靠回填水泥砂浆可以避免冷却水管内腔中空对建筑基础质量的影响。
作为优化,冷却水管在建筑基础内铺设为相互连通的多层,每层冷却水管均构成一层冷却区域,位于上下两侧的冷却区域距离建筑基础上下表面距离不大于1米,相邻两层冷却区域间距1米。
这样,当建筑基础高度较高时,也能够保证其内部冷却效果。
作为优化,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冷却水进口处的冷却水流量控制阀和设置于建筑基础上的测温装置。
这样,靠测温装置实现对建筑基础内部的检测,可以根据检测温度情况,控制冷却水流量以调控冷却效果,更好地保证建筑基础内外温差处于控制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