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本质阻燃粘胶混纺纱线、织物及纱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887.9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曹丽霞;汤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3D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本质 阻燃 粘胶 混纺 纱线 织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火、防电弧、耐高温、隔 热等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及织物、以及所述纱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安全和健康的重视、 对安全防护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于从事制造、建筑、采矿、电力、 燃气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功能单一的阻燃面料、性能低档的防护用品逐步 被人们所淘汰。在防护服的更新换代中,安全防护纺织品不仅具有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和高效益,而且迎合新世纪绿色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上述安全防护纺织品的面料为阻燃织物,目前,用于安全防护纺织品的阻 燃织物主要有以下三种:(1)对于纤维或织物进行化学功能整理的阻燃织物;(2) 以芳纶为主的混纺阻燃织物;(3)以腈氯纶为主的混纺阻燃织物。
其中,针对第一种阻燃织物。主要通过对纯棉或者涤棉织物进行阻燃处理。 该类织物成布低,技术含量低,广泛的被应用,但是由于高性能纤维的出现, 逐步在被替代。具体地,第一种阻燃织物具有如下缺陷:
A、物理性能差:由于棉纤维的本身性能决定了该面料不耐磨损,强力差等 特性。经过阻燃整理后,对于撕破等相关物理性能指标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B、外观效果差:该类阻燃处理的织物经化学处理后,对织物有着一定的影 响,手感会偏硬,色泽产生偏差;
C、穿着舒适度差:选用棉是因为棉属于天然纤维,有着很好的舒适性,但 是棉类织物为了达到指标要求,一般克重会比较高,穿着厚重;经阻燃整理后 会使织物透气性差、耐洗性差。穿防护服的人会因触觉上的不舒适性和热应力 而导致工作时倍感吃力;
D、工艺复杂:纯棉阻燃整理工艺为Proban整理工艺,该工艺流程长,设 备复杂,整理费相对较高。
E、阻燃整理会对环境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符合现在生态环保要求;并 且经过阻燃整理的织物,在织物本身表面会留存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 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织物无法贴身穿着,服用性能降低。
针对第二种阻燃织物。其是目前主要的防护织物之一。该织物阻燃性好, 耐久性好。但是,第二种阻燃织物还具有如下缺陷:
A、高温隔热性相对差,芳纶隔热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直至没有隔 热效果;
B、芳纶热收缩率大,在高温下面料容易收缩靠紧人体,从而缩短了热量传 递距离,降低了对人体的保护力度。通过3A产品热防护性能测试结果,可以佐 证该观点正确。
C、芳纶纤维基团结构稳定,染色难度较大,即使染上色后,色牢度也较低; 特别对于荧光黄、荧光橙等亮丽的颜色的染色技术至今都无法攻克。
针对第三种阻燃织物。腈氯纶即改性腈纶,是由一种改性腈纶纤维,是丙 烯腈单体与含阻燃元素的乙烯基化合物共聚而成,具有类似羊毛般的手感和高 阻燃性,而且具有耐酸及耐化学药剂性。但是,第三种阻燃织物还具有如下缺 陷:
A、燃烧后发烟量大,且因氯元素的存在而有毒,产生很浓的刺激性气味, 有害身体健康。
B、该纤维强度低,是本质阻燃纤维中最差的一个,强度甚至略低于棉。从 而导致面料拉伸强度小、不耐磨、易起毛球等现象的出现。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阻燃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及织物、以及 纱线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 其包括:
50-80wt%的阻燃粘胶纤维;
20-50wt%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0-5wt%的抗静电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的改进,所述粘胶混纺纱线 包括:
55-75wt%阻燃粘胶纤维;
25-45wt%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1-3wt%抗静电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的改进,所述芳香族聚酰胺 纤维包括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和/或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本质阻燃的粘胶混纺纱线的改进,所述芳香族聚酰胺 纤维包括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和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8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中业务恢复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