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磨液颗粒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47943.9 申请日: 2016-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5550474A 公开(公告)日: 2016-05-04
发明(设计)人: 李俊烨;杨兆军;乔泽民;张心明;吴庆堂;李学光;许颖;徐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 长春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30022 吉林省***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研磨 颗粒 特性 耗散 粒子 动力学 模拟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研磨液颗粒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初始结构:运行MaterialStudio软件,新建一个Project命名为晶胞; 打开新的文档;工具栏选择SketchAtom工具绘制一个晶胞,点击Clean工具修正得到 合理的几何构像;选择菜单栏Modules上的AmorphousCell,在下列列表中选取 Construction,打开AmorphousCellConstruction对话框;点击Add将碳化硅原子添 加到体系中,单价Constituentmolecules栏中Number下的数字,设为100,温度选择 为295K,Celltype选Periodiccell,其密度设置为3.22;设置完成后,得到碳化硅 晶胞团簇模型;

(2)优化体系:得到其碳化硅粒子模型后,通过选用Discover模块中的Minimizer 对其进行优化,打开DiscoverMinimizer对话框相关设置,然后点击Minimize按钮开 始优化;优化结束之后,会在ProjectExplorer中创建新目录Sketch1DiscoMin, 当任务完成之后,最小化的结构会被存放在这个新目录之下;

(3)耗散粒子动力学仿真模拟设置:通过以上模型建立及优化,进行DPD模拟分 析;选取DPDCalculation对话框,在Setup设置栏下选取运行模拟步数20000步,时 间步长为0.05,模拟时长为1000;在Outputperiods中设置Frameevery为1000 步长,Coordinatesevery为1frames以及Restartfileevery为10000步;通过以 上模型建立进行无量纲化计算,采用DPD模拟方法,使系统达到平衡态,因传统DPD方 法中保守力权函数具有排斥性,故当颗粒达到平衡态后,粒子均匀分布在整个区域,应 用保守力势函数及改进的积分算法,当经验系数为0.65时继续展开DPD模拟;

(4)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通过DPD模拟后,得到其压力、温度变化曲 线、原子坐标下的压力张量图及压力差异系数曲线;在对碳化硅颗粒进行模拟的过程中, 模拟20000步时的压力状态呈递减趋势,压力值从最初的24.5的状态逐渐减小,在0至 50时,此时压力递减最为剧烈,加速度曲线明显,从24.5的状态递减至22.8,DPD 颗粒呈现出一定的受压形态;从50至100模拟过程中,压力维持22.6的受力,此刻 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碳化硅DPD磨粒也逐渐呈现稳定的形态;同样在碳化硅DPD颗粒模 拟过程中,分析温度的变化趋势,初始温度选定1.3KT,在进行初始模拟的过程中,从 0至10模拟中,温度从1.3KT大幅度降至1.05KT,温度也呈现出加速下滑状态,此后 从10至100模拟之中,碳化硅DPD粒子逐渐稳定至1.0KT,DPD粒子也逐渐趋于稳定; 通过对其压力张量分析,在X方向上,压力张量最初维持在22.65,经过原子单元的变 化,呈上下波动状态,最高为22.70,最低为22.60,基本维持不变;而在Y方向上, 压力张量呈现出剧烈的运动状态,在最初的原子坐标下,由22.7状态急剧下滑到22.6, 并且在3.5个单元的原子坐标状态下,达到最低值为22.5,其后维持上下波动幅度减 小,维持在22.6;而在Z方向上,随着原子坐标浮动,压力张量也呈现出集聚变化的形 态,由最初的22.8开始,在达到顶峰值22.9后,也在3.5个单元的原子坐标下,急 剧下滑至22.5,并且在其后状态中,再次呈现急剧上升状态;随着原子单元的增加, DPD粒子的压力单元由最初的-0.08增长到0状态,在其后开始下降至最低值-0.12,通 过原子单元增加,达到顶峰值0.08,并稳定了两个坐标后,开始呈递减趋势,又达到最 初的状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呈现不稳定的状态;经过以上模拟,碳化硅晶格模型形 态不断变化,经过20000步模拟的压力、张量等的波动,各参数数值逐渐趋于稳定,最 终得到碳化硅晶胞团簇模型无定形体系;

(5)三种不同磨粒晶胞模拟结果分析:通过对碳化硅晶胞团簇模型的建立,对其 团簇模型特性进行分析之后,对于分析其介观尺度内的性能有了很好的研究,从而更好 的反映其宏观性能;选取磨粒流加工中的磨粒还有:三氧化二铝及氮化硼;三氧化二铝 粉末呈白色状,常用磨粒粒径有2.5μm、7μm、14μm、28μm、120μm和150μm,其对 工件磨削效果较好,能有效去除小孔周边毛刺及倒圆角;氮化硼磨粒是一种白色松散粉 末,常用磨粒粒径有3.5μm、7μm、10μm、14μm和40μm,它的硬度较大,高于碳化 硅粉末硬度,其切削能力强;进行同样的参数设置后,进行DPD仿真分析,通过其压力 及温度趋势,结合碳化硅磨粒晶胞团簇模型的特性分析,进行三种磨粒的晶胞团簇模型 数据对比;通过晶胞团簇模型建立及仿真参数设置后,对三种模型进行DPD仿真分析, 得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液颗粒特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三种模型进行DPD仿真分析的结果为:

(1)三种模型在模拟时长1000下,仿真后得到的温度及压力变化都呈递减趋势, 温度从1.3KT左右递减至1.10KT,压力从25.0左右递减至22.5;从初始模拟至100时, 温度递减率最大,递减至1.15KT,之后呈平缓趋势;从初始模拟至200时,压力递减 率最大,递减至22.8,之后也呈平缓趋势,整体模拟结果相似;

(2)在初始温度时,氮化硼模型为1.35KT,高于碳化硅模型的1.32KT和三氧化二 铝模型的1.30KT,最终模拟后温度氮化硼模型为1.11KT、仍高于碳化硅模型的1.09KT 和三氧化二铝模型的1.06KT;在初始压力时,氮化硼模型为24.55,高于三氧化二铝 模型的24.53和碳化硅模型的24.50,最终模拟后压力氮化硼模型为的22.4、仍高于碳 化硅模型的22.3和三氧化二铝模型的22.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9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