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搜索算法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9275.3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单忠德;刘丰;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搜索 算法 砂型 数字化 柔性 挤压 成形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模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搜索算法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绿色制造的浪潮,促进了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绿色制造作为一种低熵生产制造模式,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满足环境污染最小化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优点。
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技术在砂型成形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铸造领域铸型制造的绿色化水平,省去木模或金属模制造过程,节省了大量原材料。但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技术在砂块切削过程中型砂去除量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型批量化的生产效率,严重制约着该技术在砂型中大批量生产中的推广。为解决上述问题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了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成形技术,实现砂型近净成形,缩短砂型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型砂材料和能源。
本发明为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成形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搜索算法的近净成形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搜索算法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优化方法,目的在于实现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有效减少型砂浪费,提高砂型成形效率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阵列为长宽高分别为a、b和h的挤压单元组成的m×n阵列,近净成形砂型在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阵列上的成形空间为am×bn×h;根据砂型柔性挤压阵列的排布情况,将砂型CAD三维模型近净成形区域划分为m×n个大小为a×b的次区域。
在砂型CAD三维模型驱动下,直接获得近净成形砂型CAD三维模型型腔曲面函数其中,fi,j(x,y)min为次可行域{(x,y)|x∈[ai,a(i+1)),y∈[bj,b(j+1))}内f(x,y)的最小值,i,j∈Z;且1≤i≤m,1≤j≤n。
由于近净成形砂型型腔逼近砂型型腔的程度和占据近净成形砂型型腔挤压单元包络面包围体积的大小成正比,所以进行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优化等价于求解近净成形砂型型腔内柔性挤压阵列包络体积的最大值;故,建立目标函数
为使近净成形砂型型腔逼近砂型型腔,可在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阵列平面可行域内进行对V(x,y)搜索计算;由于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阵列是由m×n个相同的a×b×h;所以,有效优化区间可缩小为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阵列平台上区域。
为运行搜索算法过程中,搜索可行域方便,将砂型型腔位置由柔性挤压阵列平台中心A1,即处,平移至搜索初始位置A1,1即处。
确定搜索方向为x递增方向和y递增方向。
根据x和y方向误差要求,分别确定x、y方向的搜索步长参数Δx和Δy。
在有效优化区间R内进行搜索:对柔性挤压阵列包络体积函数V(x,y)取得的各值进行比较,并将较大值保存为V(x,y)max,所在位置保存为(x,y)max,并记录对应fi,j(x,y)min的值。
搜索完毕后,将砂型型腔位置平移至(x,y)max处,根据上一步骤记录的fi,j(x,y)min的值来升降各挤压单元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成形平台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近净成形砂型型腔平移至搜索初始位置示意图。
其中,1:挤压单元阵列;2:砂型;3:砂型型腔。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近净成形砂型在优化位置处,柔性挤压单元填装砂型型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由大小为80mm×80mm×250mm柔性挤压单元组成的10×8阵列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成形样机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搜索算法的砂型数字化柔性挤压近净成形优化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9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