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0142.8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聚;刘明路;刘芷维;闫保全;雷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古建筑 保护性 重建 建筑结构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历史科技发展的展现,见证着时代的兴衰和历史的更迭,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的耐久性超出其使用年限,面临结构老化、腐蚀等严重安全隐患,故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重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建筑支撑效果显著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它包括格构柱、核心筒、横梁和埋件,还包括
步骤1、在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自上而下将所有楼板、屋面开洞并形成一个纵向的筒状空间,该筒状空间的洞口直径比格构柱外形直径大200mm~500mm;
步骤2、在筒状空间底部地面钻设桩孔,将格构柱下半段埋设于该桩孔内;
步骤3、将核心筒安装在格构柱顶部;
步骤4:从建筑物的顶层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四周墙面上安装埋件并加固埋件所在的墙面窗洞;
步骤5:拆除建筑物的屋面;
步骤6:在每一个埋件与核心筒之间吊装横梁,横梁一端焊接在核心筒的外表面,另一端与建筑物墙面上的埋件焊接;
步骤7:重复步骤6,直至将所有楼层的墙面均通过横梁及埋件而与核心筒连接。
所述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还包括连接耳板和高强度螺栓,核心筒有多段,每段核心筒的两端均焊接有多块连接耳板,各段核心筒之间通过端部的连接耳板及高强度螺栓连接并且各段核心筒的段口部位焊接连接;
所述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还包括连接板,步骤6中,横梁通过连接板与连接耳板和埋件焊接连接。
所述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格构柱为四肢柱结构。
本加固方法特别适合高层古建筑的保护性拆除、重建施工,其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支撑性能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施工方法的主视图。
图2是本施工方法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它包括格构柱1、核心筒2、横梁5和埋件,还包括
步骤1、在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自上而下将所有楼板、屋面开洞并形成一个纵向的筒状空间,该筒状空间的洞口直径比格构柱1外形直径大200mm~500mm;
步骤2、在筒状空间底部地面钻设桩孔,将格构柱1下半段埋设于该桩孔内;
步骤3、将核心筒6安装在格构柱1顶部;
步骤4:从建筑物的顶层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四周墙面上安装埋件并加固埋件所在的墙面窗洞;
步骤5:拆除建筑物的屋面;
步骤6:在每一个埋件与核心筒6之间吊装横梁5,横梁5一端焊接在核心筒6的外表面,另一端与建筑物墙面上的埋件焊接;
步骤7:重复步骤6,直至将所有楼层的墙面均通过横梁5及埋件而与核心筒6连接。
所述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还包括连接耳板和高强度螺栓,核心筒6有多段,每段核心筒6的两端均焊接有多块连接耳板,各段核心筒6之间通过端部的连接耳板及高强度螺栓连接并且各段核心筒6的段口部位焊接连接;
所述的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还包括连接板,步骤6中,横梁5通过连接板与连接耳板和埋件焊接连接。
上述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所述格构柱1为四肢柱结构,核心筒包括立柱、柱底剪刀撑2、斜向支撑4。
本加固方法特别适合高层古建筑的保护性拆除、重建施工,其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支撑性能稳定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0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