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木人工造林整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0391.7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振忠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9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人 造林 整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造林整地方法,尤其是一种辣木人工造林整地方法,属于营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辣木树(拉丁学名:moringatreeoleiferalamarch,英文名:moringatree),又称鼓槌树、山葵树,属于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属,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至大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目前较常食用的品种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印度改良种辣木(印度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早生且具高豆荚产量)和非洲辣木(原只产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
据百度百科记载,辣木是世界上最有营养的树,它包含约20种氨基酸,46种抗氧化剂,抗炎化合物,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钾、锰、铬,以及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B、B1、B2、B3、B6,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和宏观矿物质,微量元素,提供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辣木叶所含的钙质是牛奶的4倍,蛋白质是牛奶的2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的4倍,维生素E分别是螺旋藻和黄豆粉的70倍和40倍。辣木有“奇迹树”、“母亲最好的朋友”和“医药百宝箱”之称。在非洲被称为穷人的牛奶;在印度,是人们长寿的食材药材,辣木树浑身都是宝,已经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是人类较古老的药食兼用的树种之一。辣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的可以同时提供粮食和生物燃料的植物,被称为“挂在树上的牛奶”、“长在空中的蔬菜”、辣木树堪称是一种万用神奇的天然健康植物,被植物专家誉为奇迹之树。
由于辣木神奇营养价值,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一种值得发展的“宝树”,促使人们纷纷发展辣木人工造林,而营造辣木人工林对整地环节要求高,往往由于整地方式不恰当而造成辣木营林失败,现在人们营造辣木人工林采用的造林整地方式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快状整地三种。全垦整地就是将造林地全部翻挖,深度达20~30厘米,其缺陷是,用工量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带状整地是指沿水平方向隔一定距离进行条带状挖土整地,上下带的中心距离与造林行距一致,其缺陷是:杂草灌木根系没有彻底清除,土壤结构没有得到改善,造林后,杂草生长旺盛,而辣木苗木生长却受到限制,生长缓慢;快状整地是指只在栽植点上挖穴翻土,缺陷是土壤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杂草生长旺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宜辣木人工造林的整地方法,使辣木栽培成活率达95%以上,而且树苗移栽后生长迅速,辣木苗木长到1年时,树高已达5.2米以上,使原来认为不宜种辣木的高山陡坡地带也可以培育出速生丰产辣木林。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辣木人工造林整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壕沟:沿山坡从下向上顺着山坡等高线挖沟掏土,沟宽60~70厘米,深50厘米,将表土和心土分开。
2、筑土埂:在沟的下坡用心土筑成土埂,土埂高20㎝~50㎝。
3、表土回填:待沟开好后将上坡表土铲填于沟内,填满略成垄形即可。
4、挖栽植穴:按造林行距2~2.5米挖第二条壕沟,然后按1.8米~2.2米株距在沟内挖50×50×40㎝栽植穴。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能换填表土肥土,加深松土层,改进土壤的深层结构,加强透水通气性能和保水蓄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辣木的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快速生长,因此栽培成活率达95%以上,而且树苗移栽后生长迅速,辣木苗木长到1年时,树高已达5.2米以上,使原来认为不宜种辣木的高山陡坡地带也可以培育出速生丰产辣木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供两个具体实施事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辣木人工造林整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挖壕沟:沿山坡从下向上顺着山坡等高线挖沟掏土,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将表土和心土分开;
2、筑土埂:在沟的下坡用心土筑成土埂,土埂高20㎝;
3、表土回填:待沟开好后将上坡表土铲填于沟内,填满略成垄形即可;
4、挖栽植穴:按造林行距2米挖第二条壕沟,然后按1.8米米株距在沟内挖50×50×40㎝栽植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振忠,未经黄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0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织带及其合拼纬线
- 下一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