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P中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239.2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0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牛维纳;王宏;漆艳梅;杨韬;徐浩然;刘志磊;李战宝;锁延峰;冯华榀;刘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21/52 | 分类号: | G06F2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xp 地址 空间布局 随机化 方法 装置 | ||
一种XP中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及装置,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启动主机,利用驱动安装模块,安装驱动文件,启动服务,进行系统监测;启动HOOK系统的API:NtMapViewOfSection(系统API,作用是映射程序模块到物理空间);监测步骤,如发现系统调用NtMapViewOfSection(系统API,作用是映射程序模块到物理空间)函数,加载文件至内存;根据加载的信息进行文件判断;尝试将文件加载到新生成的随机地址中,如失败,判断失败次数是否小于规定循环次数;返回,提示成功加载文件;将步骤S3加载的内存空间进行释放,确保系统中有且仅有一个地址是正确的文件加载地址,返回,提示文件加载成功;卸载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P中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及装置,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但是近年来针对计算机漏洞的攻击和机密信息的窃取事件频频发生,人们不得不格外的关注和考虑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在诸多的计算机安全问题中,缓冲区溢出无疑是危害最大,被利用最广泛的问题之一。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宕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利用它执行非授权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是通过向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造成程序崩溃或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针对缓冲区溢出漏洞,目前使用最多且有效的方法就是DEP(数据执行保护)方法与ASLR(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得缓冲区数据不可写,并且使DLL加载的地址随机化,让攻击者无法找到具体的执行地址,从而无法利用漏洞。目前此种方法已经被微软实现在了vista及其以上的版本的操作系统中。但是对于在中国用户量最大的Window XP操作系统,微软只提供了DEP保护功能,而并未实现ASLR的保护机制。
在2014年4月8日24时之后,微软正式停止了Windows XP系统的技术支持。广大企业用户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其XP电脑将面临更多安全风险。数据显示,国内XP电脑市场份额接近70%,来自CNNIC的调查显示,57%的中国XP用户抱着“能拖就拖”的心态,会继续使用XP系统。另据统计,在这2亿用户中,有大量的企业和政府客户,电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转,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同时这意味着,Windows XP系统下的ASLR保护机制,将永远无法由微软自己实现。
现在国内市场并无公开的XP环境下ASLR实现方法和商业化软件,但是对于XP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却是频频发生,所以XP环境下实现ASLR保护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XP中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通过Hook系统API的方式对载入系统的动态链接库进行基址修改,实现基址随机化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利用HOOK技术对系统驱动层内存映射函数的处理,达到DLL模块加载的基地址随机化的目的,可以实现XP系统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防御,保护Windows XP用户的利益。
一种XP中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方法,在不破坏系统的内存映射机制的前提下,将动态链接库加载到随机的并且合法的地址中,使得动态链接库加载的基地址不被攻击者提前得到,因此能很好防御缓冲区溢出攻击。
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S1:启动主机,利用驱动安装模块,安装驱动文件,启动服务,进行系统监测。
步骤S2:HOOK系统的API:NtMapViewOfSection(系统API,作用是映射程序模块到物理空间)(系统API,作用是映射程序模块到物理空间)。
步骤S3:监测系统,如发现系统调用NtMapViewOfSection(系统API,作用是映射程序模块到物理空间)函数,加载文件至内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未经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猪囊虫病金标快速诊断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