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咪唑酮类化合物的晶型、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332.3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5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季奇;杜镇建;张兴民;王磊;高聪敏;巩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龙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44;A61P35/00;A61P35/02;A61P3/00;A61P3/10;A61P3/04;A61P9/00;A61P9/10;A61P19/06;A61P9/12;A61P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牛艳玲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酮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咪唑酮类化合物的晶型、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属于药物化合物晶体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晶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包括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等三种极端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压片过程中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晶型具有良好的体内吸收代谢性质,包括血药浓度、药时曲线AUC、半衰期等。而且,本发明的晶型溶解速度得到改善,有利于制剂上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PI3K/mTOR双重抑制活性的咪唑酮类化合物的晶型、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属于药物化合物晶体领域。
背景技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相关激酶家族成员,是细胞内合成和分解代谢等细胞功能的主要信号传递分子。mTOR信号通路与营养、能量状态和生长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调节包括自体吞噬、蛋白、脂类、溶酶体合成和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组建、细胞存活等多个细胞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外周营养条件不断变化下,mTOR调控着合成和降解代谢的转换,从而使得细胞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能够生长和存活。由于mTOR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异常或失调的mTOR信号传递能导致人类疾病的发生(例如癌症等疾病)。因此mTOR信号通路逐渐成为设计抗癌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脑胶质瘤、乳腺癌、卵巢癌中mTOR能够加速细胞周期,减少细胞凋亡,并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mTOR的活化起始于一些被配体激活的细胞表面上的生长因子受体,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2(IGF-1和-2)。受体的激活导致PI3K激酶的激活,从而导致下游效应Akt蛋白的激活。Akt是一个能在多层次上调控细胞存活的调控因子。Akt磷酸化后抑制下游TSC1/2复合物,从而导致mTOR被Rheb所激活。在PI3K/Akt及PEN/Akt和Ras/Erk1/2的信号通路的下游,TSC1/2复合物为调节mTOR的激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已发现细胞内存在两种不同的mTOR蛋白质复合体,mTORC1和mTORC2。这两种蛋白质复合体包含独特的与mTO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而且各自受不同的机制调控。mTOR抑制剂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雷帕霉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mTOR抑制剂,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表现出较好的抑癌效果。虽然具有更好药理学特性的雷帕霉素类似物已被开发出来,然而,临床上能应用的雷帕霉素类似物却仅局限在少数几种癌症上。Akt是癌细胞存活的一个重要激酶,而mTORC2可直接磷酸化Akt,这一重要发现为mTORC2在抗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促进了同时作用于mTORC1和mTORC2两个靶点的第二代抗癌药物的研发。在癌细胞中同时抑制两个mTOR复合体(mTORC1和mTORC2)的活性有更广泛和更有效的抗癌作用。
化合物1,化学名为1-((1s,4s)-4-羟基环己基)-3-甲基-8-(6-(1-甲基-1H-吡唑-4-基)吡啶-3-基)-1H-咪唑并[4,5-c]喹啉-2(3H)-酮,为蛋白激酶PI3K/mTOR双重抑制剂,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
化合物1
化合物1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已公开于WO 2015074516A1,据报道,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药物活性。为此,开发更稳定、更适于制剂以及吸收代谢较好的化合物1的晶型对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下式所示化合物1的可药用盐(如盐酸盐)或其水合物的晶体:
化合物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龙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龙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