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706.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亓立刚;于海申;苏亚武;刘鹏;裴鸿斌;张连魁;杨红岩;周洪涛;王岩峰;高辉;柯子平;张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0 | 分类号: | E04F17/10;E04F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管道 超高层建筑 缓冲结构 垃圾回收系统 建筑垃圾 倾倒口 垃圾 过滤 倾倒 运输建筑 运输效率 大粒径 小粒径 缓冲 静音 扬尘 楼层 噪音 侧面 分类 运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静音的垃圾管道,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第一缓冲结构,垃圾管道的侧面过滤倾倒口,通过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垃圾,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对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形成缓冲并引导至倾倒平台。本发明解决了解决如何在超高层建筑中分类运输建筑垃圾的难题,进而尽可能避免建筑垃圾运输中所存在的扬尘、噪音、运输效率低下等现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理难题应运而生。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输等,其中,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
但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垃圾管道的设计亦很复杂。尤其是建筑垃圾分类运输及建筑垃圾倾倒过程中的扬尘控制。同时,建筑垃圾无法完全通过垃圾管道向下运输,例如木方、模板等建筑垃圾体积太大,进而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以解决如何在超高层建筑中分类运输建筑垃圾的难题,进而尽可能避免建筑垃圾运输中所存在的扬尘、噪音、运输效率低下等现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包括静音的垃圾管道,垃圾管道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缓冲结构,垃圾管道的侧面设有过滤倾倒口,通过第一缓冲结构对在垃圾管道内下落中的建筑垃圾形成势能缓冲,通过过滤倾倒口在楼层上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与小粒径垃圾,大粒径垃圾通过垃圾运输箱运至施工电梯进而送至建筑楼底,垃圾管道的底部设有第二缓冲结构以及倾倒平台,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对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形成缓冲并引导至倾倒平台进而进行倾倒,通过垃圾运输车分类运输建筑垃圾。
本发明超高层建筑垃圾回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垃圾管道中设置第一缓冲结构对下落的建筑垃圾形成势能缓冲,通过在垃圾管道的侧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分别设置过滤倾倒口分离出大小粒径垃圾,通过第二缓冲结构将落出垃圾管道的建筑垃圾缓冲引导至倾倒平台再实行倾倒,从而达到缓冲、降噪音、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优选地,静音的垃圾管道包括一螺旋设置的垃圾下滑槽,垃圾下滑槽由垃圾管道的顶端沿垃圾管道的内壁回旋延伸至垃圾管道的底端,垃圾管道的内壁为橡胶内壁,垃圾管道的外壁包覆有吸音棉。以此,该垃圾管道通过螺旋设计的垃圾下滑槽,避免垃圾直接自由下落或产生硬性接触,进而显著降低了垃圾下落过程所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多个第一缓冲结构分别衔接于垃圾管道中部的不同高度位置,第一缓冲结构包括一缓冲管以及多个缓冲弹片,缓冲管上下贯通于垃圾管道中且缓冲管的管径大于垃圾管道的管径,多个缓冲弹片弹性连接于缓冲管的一侧内壁并向另一侧内壁延伸,上下相邻的两个缓冲弹片交错设置。以此,该第一缓冲结构通过于管径扩大的缓冲管内交叉设置多个缓冲弹片,使得垃圾在下落过程中与各个缓冲弹片产生弹性触碰,在弹性触碰过程中,缓冲弹片对下落的垃圾产生一个短暂的承托力,进而有效减缓垃圾的下落势能。
优选地,缓冲管包括两端的扩大段以及中部的平直段,扩大段与垃圾管道衔接且扩大段的管径自与垃圾管道的衔接处逐渐增大直至平直段,平直段的管径不变且大于垃圾管道的管径。
优选地,缓冲弹片包括连接端以及延伸端,连接端通过挂环活动连接于缓冲管的一侧内壁,延伸端向缓冲管的另一侧内壁倾斜延伸,缓冲弹片的上表面铺设有橡胶垫,缓冲弹片的下表面设有一弹簧,弹簧支撑连接于延伸端与缓冲管的内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浆自动喷涂机
- 下一篇:内置发热层电热实木复合地板的制备工艺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