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属杂交兰的创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3360.7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东;陈瑶瑶;张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蒋真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创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兰属杂交兰的创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大花蕙兰(CymbidiumHybrid)为兰科兰属植物中部分大花型附生种的杂交 种,大花蕙兰的杂交育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们的亲本主要是大花型的 热带附生兰类,常常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杂交,才能形成有价值的品种,是世界 上销量最高的洋兰之一。尽管大花蕙兰花色鲜艳、花期长,观赏性极高,深受 世界兰花爱好者的欢迎,但由于大花蕙兰多无香味,因此其观赏性状仍可以改 进。而兰科兰属植物种类丰富,约有68-70余种。除热带附生种外,还具有大 量的温带地生种,如传统国兰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墨兰、莲瓣兰、寒兰 等,目前已有部分温带地生兰与大花蕙兰等材料杂交,培育出观赏性介于大花 蕙兰和国兰中间类型的杂交兰,具有花色鲜艳,具香味等特征。
但目前所培育的杂交兰品种多为大花蕙兰与建兰和墨兰等杂交后选育的品 种,而蕙兰为温带地生兰中的重要类型,具有优良的观赏性,香味浓郁,而由 于与大花蕙兰等品种花期时间不一致,目前尚无蕙兰杂交兰品种培育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兰属杂交兰的创制方法,采用适当技术控制大花 蕙兰开花与蕙兰进行杂交,培育新型杂交兰品种,可以丰富兰属杂交兰的品种 类型,提高杂交兰的观赏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兰属杂交兰的创建方法,包括亲本大花蕙兰、杂交兰及蕙兰材 料的温室培养及开花调控的步骤:
a)母本材料的培养:以大花蕙兰和杂交兰品种为母本,生长4-5年的成熟 植株种植于温室中,冬春季节控制营养生长,控制N、P、K营养水平,降低 氮素,提高磷钾肥浓度,前期适当控制温度,3-4月份提高温度,控制其在春 季开花;
b)父本材料的培养:选择多年生的蕙兰为母本,通过N、P、K营养及光 照和温度控制,促进蕙兰于3-4月份开花;
c)杂交授粉:从父本蕙兰开花株上用镊子分离花粉块,母本大花蕙兰或杂 交兰开花株上的单花开放后去掉花粉块,授以父本蕙兰的花粉块,每朵花授以 蕙兰花粉块4-6个,以确保授粉;
d)子房和种子发育:授粉后的大花蕙兰一周后花瓣萎蔫,两周后能观察到 子房明显膨大,剪去干枯花瓣和萼片,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滋生;生长210-270 天后,果荚变黄开裂前可以采收果荚。
所述亲本大花蕙兰、杂交兰及蕙兰材料的温室培养及开花调控的步骤之后 还包括杂交后代种子无菌播种的步骤:
e)无菌萌发培养基:以1/2MS或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0.5-2.0 mg·L-1和NAA0.5-2.0mg·L-1;
f)无菌播种和萌发:采收成熟果荚,自来水冲洗后,在超净工作台进行表 面灭菌处理,先用75%的乙醇处理1分钟,再用1%的次氯酸钠处理30-40分 钟,无菌水冲洗3-4次,在无菌滤纸上切开果荚,取出种子,播种于萌发培养 基;
g)杂交后代植株再生: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5-1.0mg·L-1和 1.0-2.0mg·L-1适宜原球茎发育和植株再生;
h)生根植株移栽:生根植株打开瓶口驯化3-5d,洗净培养基后以800-1000 倍的百菌清处理1-3h,采用水苔为基质移栽于2.5寸营养钵,移栽后控制温室 温度在25℃,空气相对湿度80%,20天以后长出新根成活,生长6个月后植 株进一步移栽至较大营养钵进一步生长。
所述步骤e)、步骤g)和步骤h)中的培养基中均分别添加3%的蔗糖和100- 150ml·L-1椰子汁,活性炭1-2%,pH值调至5.4-5.6,培养条件为光照 1000lx,16h光周期,25℃培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大花蕙兰与兰属其他种材料杂交后代形成的种子发育不完全,无胚 乳,常规情况下极难萌发,需要采用无菌播种技术才能萌发,加之种间远缘杂 交后代生活力弱,因而后代萌发和繁殖困难,而无菌播种技术可以通过培养基 中的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杂交后代种子发育和成熟萌发。萌发植株 进一步生长和成苗后可以在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优良株系,进行大量繁殖和推广 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蕊草组培瓶苗的育苗方法
- 下一篇:杨梅林下套作马兰有机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