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3548.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标;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126 | 分类号: | G02B6/126;G02B6/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硅基槽式 波导 耦合 偏振 旋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包括用于输入光信号的输入波导、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输入波导与直通波导的输入端相连,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平行放置,耦合波导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波导;所有波导均为硅基槽式波导,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的槽和包层均覆盖有各向异性材料。当TE/TM偏振态的光信号从输入波导进入直通波导后,由于各向异性材料的存在,光信号的偏振状态发生旋转;同时,光信号向耦合波导中耦合,信号当偏转至TM/TE模式并全部耦合到耦合波导中时,从输出波导中输出TM/TE偏振态的信号,实现偏振旋转效果。该偏振旋转器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带宽大、制造工艺简单、制造容差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子集成技术迅猛发展。为了缩小光子器件的尺寸,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的CMOS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光子集成领域中。利用高折射率差的材料如绝缘层上硅,可以大大提高集成度,但同时会产生明显的双折射现象,导致偏振相关损耗、偏振相关增益的产生。因此研制光偏振控制器件来消除双折射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光偏振控制器件包括偏振旋转器和偏振分离器。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实现偏振旋转的设计方案,如利用光子晶体结构,采用电光或磁光材料等。但是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器件的关键尺寸不易精确控制,制造难度大,由此带来额外的损耗,转换效率偏低等。因此,设计出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制造方便的新型偏振旋转器就显得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采用了硅基槽式波导定向耦合器结构,并将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的槽和包层覆盖各向异性材料,利用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达到偏振旋转的效果;这种偏振旋转器具有制造结构简单、制造容差性好、成本低廉、易于集成、工作带宽广、转换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包括用于输入光信号的输入波导、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输入波导与直通波导的输入端相连,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平行放置,耦合波导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波导;所有波导均为硅基槽式波导,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的槽和包层均覆盖有各向异性材料。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TE/TM偏振态的光信号从输入波导进入直通波导后,由于各向异性材料的存在,光信号的偏振状态发生旋转;同时,光信号向耦合波导中耦合,信号当偏转至TM/TE模式并全部耦合到耦合波导中时,从输出波导中输出TM/TE偏振态的信号。
优选的,所述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均为直波导。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硅基槽式波导耦合的偏振旋转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点:
1、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输入、输出波导为槽式波导,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槽平行放置,结构简单,没有弯曲、倾角等复杂结构。采用绝缘体上硅平台制造,易于与同平台的其他光子器件集成。
2、制造难度低、可靠性高。本发明器件的整体尺寸都只在微米或者亚微米量级,可以利用现有的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的CMOS工艺技术制造;基于CMOS工艺的成熟标准,制造的器件可靠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3、使用方便,扩展灵活。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阐述的方式主要用于设计偏振旋转器,若调整并优化耦合长度、间隔距离等参数,可实现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输出不同偏振态的信号,即偏振分离效果。而且,包层覆盖材料为各向异性材料,选择余地较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例中直通波导和耦合波导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