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模块及其串联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5067.4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3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水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10 | 分类号: | F04D1/10;F04D29/20;F04D29/58;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模块 及其 串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串联转子的热交换模块及其串联泵。
背景技术
现今的部分计算机工作功率较高,因此凭借风扇进行气体冷却已不敷使用,进而需要倚赖液态冷却。液态冷却回路包含有导热块以及泵,凭借导热块自发热源移除热能,再凭借泵驱动工作流体在冷却回路中流动,当工作流体流经导热块即能够带走热能。
旧有的液态冷却系统体积庞大,因此产生了将泵整合于导热块的设计,以缩减冷却系统体积。但是,导热块上的空间有限,若不易随意配置大型的泵,因此难以满足较高的扬程需求时。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串联转子的热交换模块及其串联泵。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泵,其包含一泵体、一第一叶轮以及一第二叶轮。泵体内形成有一第一转子腔、一第二转子腔以及一引流道,第一转子腔具有一第一出水口,第二转子腔具有一第二入水口,引流道连通于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入水口之间。第一叶轮枢设在第一转子腔内,且第一叶轮的外缘对应第一出水口配置。第二叶轮枢设在第二转子腔内,且第二叶轮的中心对应第二入水口配置。
于本发明中,第一转子腔具有一第一入水口,且第一叶轮的中心对应第一入水口配置。泵体形成有一集水腔,集水腔连通第一入水口。泵体开设有连通集水腔的一汲水孔。第二转子腔具有一第二出水口,且第二叶轮的外缘对应第二出水口配置。泵体形成有一排水腔,排水腔连通第二出水口。泵体开设有连通排水腔的一排水孔。第二叶轮与该第一叶轮共平面配置。泵体内设置有一隔 间板,隔间板具有一第一罩壳以及一第二罩壳,第一罩壳内形成第一转子腔,且第二罩壳内形成该第二转子腔。隔间板具有至少一挡墙,挡墙将泵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相互分隔离的集水腔以及排水腔。隔间板在该泵体内的空间的中间围设形成引流道。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热交换模块,其包含一泵体、一导热块、一第一叶轮以及一第二叶轮。泵体内形成有一第一转子腔、一第二转子腔以及一引流道,第一转子腔具有一第一出水口,第二转子腔具有一第二入水口,引流道连通于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入水口之间。导热块形成一有热对流腔,且热对流腔连通泵体。第一叶轮枢设在第一转子腔内,且第一叶轮的外缘对应第一出水口配置。第二叶轮枢设在第二转子腔内,且第二叶轮的中心对应第二入水口配置。
于本发明中,第一转子腔具有一第一入水口,且第一叶轮的中心对应第一入水口配置。热对流腔连通第一入水口。泵体形成有一集水腔,集水腔连通第一入水口。泵体开设有连通集水腔的一汲水孔。热对流腔连通集水腔,且热对流腔形成有一汲水孔。第二转子腔具有一第二出水口,且第二叶轮的外缘对应第二出水口配置。热对流腔连通第二出水口。泵体形成有一排水腔,排水腔连通第二出水口。泵体开设有连通排水腔的一排水孔。热对流腔连通排水腔,且热对流腔形成有一排水孔。热对流腔连通引流道。引流道包含一入水段及一出水段,入水段连通在第一转子腔及热对流腔之间,且出水段连通在热对流腔及第二转子腔之间。第二叶轮与该第一叶轮共平面配置。泵体内设置有一隔间板,隔间板具有一第一罩壳以及一第二罩壳,第一罩壳内形成第一转子腔,且第二罩壳内形成该第二转子腔。隔间板具有至少一挡墙,挡墙将泵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相互分隔离的集水腔以及排水腔。隔间板在该泵体内的空间的中间围设形成引流道。
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块及其串联泵凭借第一叶轮与该第二叶轮串联配置对流动的工作流体加压以提高工作流体的流动扬程,并且凭借引流道串联配置而使得串联流场能够程平面配置以降低串联泵的厚度,以利于空间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联泵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联泵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联泵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联泵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串联泵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化炉
- 下一篇:一种双工位玻璃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