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5110.7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谭颖;刘畅;徐昆;路璀阁;裴小鹏;王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A01N25/28;A01N25/18;A61K9/50;A61K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电解质 微囊 制备 阳离子型聚电解质 阴离子型聚电解质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聚烯丙基胺盐酸盐 聚苯乙烯磺酸钠 脱乙酰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 磺化纤维素 可电离基团 疏水性物质 阳离子淀粉 包埋性能 海藻酸钠 聚丙烯酸 聚赖氨酸 疏水物质 相反电荷 有机溶液 包覆率 乳化剂 乳液滴 乳液 水中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得到乳液,所述第一聚电解质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所述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磺化纤维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赖氨酸、脱乙酰壳聚糖、阳离子淀粉、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B)将所述步骤A)中的乳液滴入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得到聚电解质微囊;所述第一聚电解质和第二聚电解质的可电离基团带有相反电荷。本发明制备的聚电解质微囊对疏水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包覆率和良好的包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电解质微囊是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的具有半透膜囊壳的球形小囊,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包封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保护物质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聚电解质半透膜还可以控制膜内外物质交换,具有对pH值、离子强度等外界刺激产生响应的特点,在控制-释放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聚电解质微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备。其中,最典型的方法包括层层自组装法和凝聚法。层层自组装法基于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在基底上的交替吸附来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由于聚电解质微粒容易团聚,该方法只能在较低浓度下进行,并且每一步残留在溶液中的聚电解质都需要分离出去,这也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凝聚法是以两种或多种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材料为囊材,适当条件下,两者在其溶液液滴界面发生静电作用而形成包裹液滴的聚合物微囊。与层层自组装法相比,凝聚法的制备条件简单温和,可以在完全水相体系中完成,更利于药物及生物活性大分子的负载,因而得到了广泛关注。
聚电解质囊壳材料的良溶剂是水,因此,凝聚法均在水介质中进行,而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聚电解质微囊也主要用于亲水性物质的包埋。对于疏水性物质,由于极性差异,其很难被包埋到聚电解质微囊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将疏水性物质包埋到聚电解质微囊中,并且制备条件简单温和。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电解质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得到乳液,所述第一聚电解质为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或阳离子型聚电解质;
所述阴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磺化纤维素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包括聚赖氨酸、脱乙酰壳聚糖、阳离子淀粉、聚烯丙基胺盐酸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B)将所述步骤A)中的乳液滴入第二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得到聚电解质微囊;
所述第一聚电解质和第二聚电解质的可电离基团带有相反电荷。
优选的,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将乳化剂和第一聚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得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
A2)将疏水物质的有机溶液与所述步骤A1)中的第一聚电解质溶液混合,得到乳液。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1~1.0%。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电解质溶液中,第一聚电解质的质量分数为0.5~10%。
优选的,所述疏水物质包括疏水性药物、水不溶性肥料或疏水性农药。
优选的,所述疏水物质包括吲哚美辛、硝苯心定、脲醛树脂、2,4-D和2,4-D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