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接收机的GNSS抗欺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55501.9 申请日: 2016-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717492B 公开(公告)日: 2017-12-29
发明(设计)人: 黄龙;肖岭;唐小妹;马鹏程;李柏渝;肖志斌;楼生强;刘哲;李蓬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G01S7/36 分类号: G01S7/36
代理公司: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代理人: 陈立新,胡伟华
地址: 410073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接收机 gnss 欺骗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接收机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atellite System,GNSS)抗欺骗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由GNSS提供的位置、速度和时间(PVT:Position,VelocityandTime)服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泛应用于车辆运输导航、飞机导航及着陆系统、电网时间同步、数字通信网络时间同步、银行及股票市场交易的时间同步、紧急救援、汽车租赁中的车辆定位等领域。随着应用的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卫星导航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由于到达地面的GNSS信号比较微弱,而且民用GNSS信号工作频点及信号体制等是公开的,导致GNSS信号很容易被干扰。

在所有的干扰类别中,欺骗干扰是危害最大的一类干扰。欺骗干扰是一种蓄意干扰,欺骗方通过发射和真实卫星信号相似的模拟信号,使目标GNSS接收机输出欺骗方设计的位置、时间结果,从而达到对目标接收机载体的控制。如果目标接收机不能感知此类干扰,使所在系统使用错误的位置、时间信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鉴于GNSS接收机欺骗干扰的严重危害性,许多学者研究了欺骗干扰的抑制技术,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分析识别真实信号与欺骗信号之间某一特征的差别来检测并抑制欺骗信号。其中信号空间分布特性是区分真实信号与欺骗信号的一个显著特征,欺骗信号一般由同一个天线发射,来自于同一个方向;而真实信号由各个卫星发射,来自于不同的方向。但该方法的实现需要对天线阵进行校准,且用时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双接收机的GNSS抗欺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双接收机的GNSS抗欺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双接收机欺骗检测系统;

S2:各个接收机通过处理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获得各颗卫星信号到达各个接收机的伪距和其中表示接收机A测得的第i颗卫星到达其接收天线的伪距值,表示接收机B测得的第i颗卫星到达其接收天线的伪距值;

S3:确定伪距单差检测量l(ΔρBA);

S4:确定检测门限T;

S5:检测判决,当伪距单差检测量小于检测门限时,判决当前存在欺骗干扰信号;当伪距单差检测量大于检测门限时,判决当前信号为真实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双接收机欺骗检测系统包括两个GNSS接收机,所述两个GNSS接收机能够接收当前上空存在的导航卫星信号,而且两个GNSS接收机放置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可通过增大两个GNSS接收机之间接收天线的距离即基线长度来提高检测性能且基线长度不能大于1k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获得各颗卫星信号到达各个接收机的伪距过程中,观测噪声符合零均值高斯分布,每次观测方差σ2相同且相互独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所述伪距单差检测量由方差分析(ANOVA:AnalysisOfVariance)技术获得,所确定的伪距单差检测量l(ΔρBA)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的矢量表示;表示卫星信号i到接收机A的伪距,表示卫星信号i到接收机B的伪距,K为卫星信号个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所述伪距单差检测量l(ΔρBA)在欺骗干扰信号存在条件下,服从自由度为K-1的中心χ2分布,σ2为观测噪声方差,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中,H0表示欺骗干扰信号存在的条件,Γ(·)为伽马函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中,所述检测门限T由纽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确定,其满足公式为:

P(l(ΔρBA)>T|H0)=α

其中,α表示欺骗干扰信号存在即H0条件下的漏检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现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两个普通接收机即可组成一个检测系统;计算量小,检测迅速,直接使用伪距单差即可完成欺骗检测;适用范围广,无论信号强弱,只要有伪距输出即可完成欺骗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5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