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5593.0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贤;陆文静;甘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微孔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球是一种球形结构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它具有形状规则、粒径可控等优点,在储能、吸附、催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一种单层及多层空心碳纳米球、制备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137088.6)、“一种介孔印迹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499699.0)、“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504772.X)等。这些报道公开了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因此,碳纳米球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其它碳材料一样,碳纳米球也存在表面碳原子相对惰性的缺点,这使得碳纳米球表面的润湿性能较差,导致其吸附、电化学性能等不高。在碳材料中掺杂杂原子尤其是氮原子,不仅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还可以通过改变碳原子的电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实现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善碳材料的亲水性或亲油性,提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扩大碳纳米材料在催化、吸附、储能等领域的应用范围。目前,关于氮原子掺杂碳材料的相关报道有不少。例如,“氮掺杂碳复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475240),报道了使用聚邻苯二胺基体与尿素的复合制备氮掺杂碳复合物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一种氮掺杂碳微球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689052.9)报道了使用邻甲苯胺和磷酸制备氮掺杂碳微球的方法。Zhang等人通过热解聚苯胺/磺化油复合物球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QiufengLü,ZhiweiHe,JiayinZhang,QilangLin,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nitrogen-containinghollowcarbonnanospheresbypyrolysisofpolyaniline-lignosulfonatecomposites,JournalofAnalyticalandAppliedPyrolysis,2011,92,152-157.)。这些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球存在粒径较大(100nm以上)、或者比表面积不高、或制备方法比较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具有均匀的粒径(20~40nm),规则的超微孔(0.5~0.6nm),高的比表面积(600~1400m2/g)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先将间苯三酚和对苯二甲醛反应得到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聚合物纳米粒子,然后通过间苯二酚和六亚甲基四氨在聚合物纳米粒子表面反应,得到氮掺杂聚合物纳米球,其经炭化后得到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引入降低了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的粒径,并使得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具有规则的超微孔和高比表面积。
具体制备工艺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先按质量份数量取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水:间苯二酚:六亚甲基四氨:甲醛=1:0.79:445:2.62:0.49~4.45:1.29~3.86。然后将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和水在450~800转/分的搅拌速度下于70℃反应1h,获得含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溶液。接着,将间苯二酚和六亚甲基四氨加入到含间苯三酚/对苯二甲醛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溶液中,然后将甲醛滴加到上述溶液中,以450~800转/分的搅拌速度在35℃下反应24h,得到氮掺杂聚合物溶液。再将该溶液置于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水热釜中100~110℃水热处理24h,所得产物在70~120℃下干燥24~48h得到聚合物纳米球。最后在管式炉中,氮气气氛下以2~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到700~900℃炭化并保持4~6h,自然降温得到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大小均匀,直径为20~40nm,比表面积达600~1400m2/g,超微孔孔径为0.5~0.6nm。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氮掺杂超微孔碳纳米球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达到120F/g以上,且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
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5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