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6440.8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1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王元清;张光武;邓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郑浩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型 振动 模型 岩溶 桩基 抗震 测试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属于岩溶桩基抗震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而且是全球大陆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大陆Ⅵ~Ⅸ度地震区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岩溶分布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石芽密布的地表以及溶洞的存在都破坏了地基的完整性。特别是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溶洞的存在更是加剧了地震的作用。因此,对岩溶地区的地震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分布着大量溶洞,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时,桩基底部难免会出现一个甚至多个溶洞的情况。如果溶洞埋置深度较浅,可以选择让桩基穿过溶洞,如果溶洞埋置深度较深,一般要求将桩基作用在溶洞顶板之上,因此考虑溶洞—桩基共同作用体系的稳定性是工程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对桩基的稳定性、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工程造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地选取溶洞顶板安全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因素众多,包括地质强度指数、溶洞尺寸、桩径、上覆岩土体物理参数、单桩荷载等,目前针对地震作用下桩基下伏溶洞顶板破坏还没有较好的测试试验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了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测试容易、测试效率高且测试成本低的测试试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采用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型箱和模型桩,所述模型箱底部固定于平台表面的正中间,所述平台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以与振动台表面螺栓孔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模型箱内侧与振动方向垂直的两个面分别铺设有一层泡沫板,所述模型箱在两层泡沫板之间填充有进行压实磨平的模型相似材料,所述模型相似材料正中间固定埋设有溶洞模型,所述模型桩下端部固定嵌入模型相似材料中且位于溶洞模型的溶洞顶板中央位置上,所述模型桩上端部固定扣设有用于安放砝码以进行上部荷载施加的桩帽;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固定装置:通过螺栓穿过平台将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固定在振动台表面上;
(2)选择地震波:选择E1-Centro波、汶川波或人工地震波,通过振动台自带的控制软件,将输入波的加速度峰值调整为0.05g或0.1g,振动时间按照相似比例Ct=10进行调整,得到各条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
(3)加载地震波:振动台只有水平方向的地震动,试验之前先进行一次白噪声激励,根据输出结果得到模型箱的自振频率;试验先进行0.05g的地震波加载,后进行0.1g的地震波加载,每次加载之前都要进行一次白噪声激励,对模型地震响应进行扫描存盘,用来对比模型的地震反应。
优选的,所述模型箱内从下往上依次布置有多个沿溶洞中轴线间隔分布和/或靠近于溶洞中轴线间隔分布的加速度计,所述平台表面上也布置有加速度计。
优选的,所述溶洞模型内布置有位于溶洞周围的应变片。
优选的,所述溶洞模型的溶洞顶板从下往上布置有多个沿溶洞中轴线间隔分布的应变片。
优选的,所述模型桩对应于泡沫板的两侧位置从下往上分别间隔粘贴有多个应变片。
优选的,所述模型桩顶部粘贴有应变片。
优选的,所述模型桩底部布置有土压力盒。
优选的,所述平台、模型箱、模型桩和桩帽的材质均为有机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且结果可靠,其采用的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测试容易、测试效率高且测试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影响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地质强度指数、溶洞尺寸、桩径、上覆岩土体物理参数、单桩荷载等因素的测试,为地震作用下桩基下伏溶洞顶板破坏提供了较好的测试试验方法,以便于合理地选取溶洞顶板安全厚度,保证工程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加速度峰值为0.05g的E1-Centro波时程曲线。
图4为加速度峰值为0.05g的汶川波时程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6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横梁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证示使能的紧固件以及相关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