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憎水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7326.7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8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兵;林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憎水性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和广谱抗菌性,在光学、催化、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近几年银纳米颗粒应用在透明导电电极领域,使得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变得尤为因人注目。用于制备透明导电电极的银纳米油墨一般都是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要求银纳米粒子不仅颗粒均匀而且具有憎水性,能稳定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
目前,制备银纳米油墨所采用的银纳米粒子主要有几种方法。一种是由银铝合金通过化学方法除去铝制备得到的,平均颗粒大小为85nm。为了防止乳液法制备过程中银纳米粒子的聚集,用聚合物(3%DisperbykTM 106)对银纳米粒子进行包裹,增加其表面憎水性以便能稳定的存在于油包水乳液体系中。另一种是将草酸银和油胺反应生成含银、油胺和草酸粒子的络合物,然后加热分解此络合物从而合成含有油胺保护的银超微粒。最近,也有将脂肪族烃基的碳总数为6以上的脂肪烃单胺、脂肪族烃基的碳总数为5以下的脂肪族烃基单胺和脂肪族烃基的碳总数为8以下的脂肪族烃二胺的胺混合液与银化合物混合生成含有所述银化合物和所述胺络合物,然后将所述络合物加热分解得到银纳米粒子,其尺寸在数nm到数十nm左右;此纳米粒子在200℃以下加热得到银导电材料。
但是上述方法都是在有机稳定剂存在下,通过热分解银化合物得到有机稳定剂包覆的银纳米粒子。不仅合成的速度慢,制备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均匀性不够理想,而且粒子尺寸不好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憎水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合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条件宽松、合成速度快,而且银纳米粒子能很好的分散在油性溶剂中,粒子尺寸好控制同时稳定性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憎水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胺络合物的制备:将硝酸银固体放入反应器一中,接着加入乙腈,待硝酸银固体完全溶解后,再放入有机胺进行搅拌,最后分离得到淡黄色银胺络合物,烘干待用;
(2)、憎水性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取步骤(1)得到烘干的淡黄色银胺络合物放入反应器二中,再加入固体有机胺和乙醇,将混合物加热至50℃~75℃,固体熔融后继续升温至120℃~190℃,反应10~50分钟,得憎水性银纳米颗粒溶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憎水性银纳米颗粒溶液冷却,离心分离,得到所述憎水性银纳米颗粒。氯仿洗后得到产物,最后,将所述憎水性银纳米颗粒根据需要分散到不同油性溶剂中(需将离心分离得到的固体粉末快速的溶解到油性溶剂中)。
较佳地,所述有机胺为十四胺、十六胺和十八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制备憎水性银纳米粒子,合成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具有有机胺包裹,故而能稳定、均匀的分散在油溶性溶剂中。为了得到这一结果,所采用的胺类化合物有机链长点为好,因为氨基基团上链接的有机基团链越长,则有机胺的油溶性越好。
较佳地,步骤(1)中,所述硝酸银、有机胺和乙腈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2.5:90~150。在合成银纳米粒子的前驱体银胺络合物时,所用到的原料是按照得到的产物的计量比投入的,这一投入比例会让原料充分的得到利用,没有造成一点浪费。而在还原前驱体银胺络合物为银纳米粒子这一步反应时,有机胺作为溶剂是过量投入的,在反应结束之后回收利用。因此本合成方法所采用的物料添加比例的优点在于不会造成原料的损失和环境的污染。
较佳地,步骤(1)中,放入有机胺搅拌6~12小时,反应器一中的温度为20℃~45℃。
较佳地,步骤(1)中,烘干温度为40℃~120℃。加入乙腈溶液中的有机胺粉末要细,使得十六胺和硝酸银能快速、完全反应。
较佳地,步骤(2)中,所述淡黄色银胺络合物、有机胺和乙醇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6:0.2~5。
较佳地,步骤(2)中,在升温过程中需要将温度首先升至50℃~75℃,等固体完全熔融后才可以继续升温。
较佳地,步骤(2)中,在120℃~190℃,反应10~50分钟后,要立刻撤去热源,让反应液自然冷却。
较佳地,步骤(3)中,离心分离的转速为2000~6000r/min。步骤(3)中,在室温下析出的固体中含有有机胺包裹的银纳米颗粒和多余的十六胺,需要用氯仿溶解多余的十六胺,以便得到纯有机胺包裹的银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