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萎病菌拮抗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8155.X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安国勇;王淼;王刚;程慧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A01P2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5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萎病 拮抗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黄萎病菌拮抗菌,同时还涉及该拮抗菌的应用,属于作物病害生 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 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一种土壤传播疾病,在世界各棉花产区均有分布,并呈日益蔓延的趋势。 该病害侵染棉花维管束系统,素有“棉花的癌症”之称,并可以使果类、豆类、蔬菜类等 其他植物感病,造成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下降。如何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减轻其危 害从而保障棉花的稳产高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棉花黄萎病菌具有适应能力强、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分化明显、传播途径多样、作用 机理复杂等特点。由于缺乏优质的抗源材料,抗病育种工作受到限制,目前尚无针对该病 害的高抗棉花品种。而常用的化学杀真菌剂缺乏专一性,会造成抗药菌株的产生,导致环 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专一性强的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制剂已迫在眉睫。
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被认为是防治黄萎病最有潜力的方法。近年来,先后发 现了一些对棉花黄萎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拮抗细菌中研究的最多的是芽 孢杆菌,如公告号CN102443559B的发明专利公开的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41B-1(保藏编号:CGMCCNo.5582),公告号CN104082344A的发明 专利公开的阿萨尔基亚芽孢杆菌(Bacillusaxarquiensisi)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萎病菌拮抗菌。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黄萎病菌拮抗菌的用途。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作物黄萎病的生防菌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黄萎病菌拮抗菌,其名称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Y106,保藏编号:CCTCC NO:M2014423,保藏日期:2014年9月17日,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CTCC),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中心)。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Y106是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一种棉花根际细菌, 为革兰氏阳性,嗜温、好氧,可耐受65℃高温。主要形态特征为:细杆状,两端钝圆,多 以单个或链状排列形式存在。短小芽孢杆菌Y106在LB平板上菌落不透明,呈乳白色, 圆形,有黏性,润湿、光滑;培养72小时以上,菌落边缘开始皱缩,呈锯齿状。
黄萎病菌拮抗菌的培养方法:
1)试管斜面培养
采用改良型LB培养基,28~32℃下培养1~3天,获得试管种。改良型LB培养基配方 为:酵母提取物1~3%,蛋白胨0.5~2%,葡萄糖1~4%,NaCl1~3%,琼脂1.8~2%;pH7.0。
2)培养皿划线培养
采用上述改良型LB培养基,划线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Y106,封口 膜封口后于28~32℃下培养1~2天,获得用于液体扩大培养的单菌落。
3)液体扩大培养
将划线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25~37℃、转速200~300rpm下 振荡培养2~5天,即得。液体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提取物1~3%,蛋白胨0.5~2%,葡萄糖 1~4%,NaCl1~3%;pH7.0。
黄萎病菌拮抗菌的用途,包括:黄萎病菌拮抗菌(CCTCCNO:M2014423)在制备用 于防治作物(尤其是棉花)黄萎病的生防菌剂中的应用,或者黄萎病菌拮抗菌(CCTCCNO: M2014423)在制备微生物肥料(尤其是微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
黄萎病菌拮抗菌的用途,还包括:黄萎病菌拮抗菌(CCTCCNO:M2014423)在防治 作物(尤其是棉花)黄萎病方面的应用,或者黄萎病菌拮抗菌(CCTCCNO:M2014423) 在促进作物(尤其是棉花)植株生长方面的应用。
用于防治作物黄萎病的生防菌剂或者微生物肥料,其包含黄萎病菌拮抗菌(CCTCCNO: M20144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81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形节杆菌及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 下一篇:一种铁皮石斛褐斑病菌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