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培育转基因玉米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4623.4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许洁婷;周倩;杨桥;魏楚楚;胡燕琳;黄磊;旷乐;左丹;汤益;杨晓凤;何实;涂年影;王萍;成雄鹰;章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4/00;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培育 转基因 玉米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用于培育转基因玉米的培养基,包括共培养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其中共培养培养基和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有终浓度为0.5‑1.0mg/L的NAA,0.005‑0.05mg/L的TDZ和/或0‑0.1mg/L的KT。本发明还提供转基因玉米的培养方法,以玉米幼胚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转化的方法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为玉米遗传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本方法具有周期短、阳性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为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转基因玉米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和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培育转基因玉米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12年我国进口玉米521万吨,价值17亿美元。因此,通过育种技术的应用提高玉米产量,掌握玉米产业主动权是保持国内玉米供需平衡的关键,也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于传统育种技术的新型育种技术不断涌现。传统育种技术周期长,需要不断地回交才能获得纯合后代。生物技术育种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育种周期,因而得到了较快发展,转基因育种便是其中的一种。在转化方法方面,除了基因枪法,还包括电击法、超声波法、微注射法、PEG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操作简单,转化率较高,费用低,且导入的外源基因多为单拷贝,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化方法。
在玉米转基因技术上,直到80年代后期才在遗传转化方面取得突破。1975年第一例玉米自交系(A188)转化再生植株见于报道。1988年,Klein等人以玉米的胚状体和非胚状体细胞为外植体,用基因枪法转移cat基因,观察到瞬时表达。农杆菌介导法直到1996年才成功用于转化玉米自交系A188。除了转化方法的限制,基因型也是限制玉米遗传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适合商业化生产的玉米品种的高效稳定的转基因方法,对于掌握转基因玉米产业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培育转基因玉米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培育转基因玉米的培养基组合,包括共培养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其中,所述共培养培养基和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NAA(萘乙酸)、TDZ(噻二唑苯基脲)和/或KT(6-糠基氨基嘌呤),它们的终浓度分别为0.5-1.0mg/L、0.005-0.05mg/L、0-0.1mg/L;优选地,TDZ和NAA终浓度分别为0.005mg/L和0.5mg/L,KT的终浓度为0.1mg/L。
所述筛选培养基中添加有草丁膦,其终浓度为5-200mg/L,优选10-40mg/L,更优选20mg/L。
所述共培养培养基的组成如下:MS盐0.8-1.2g/L+N6盐0.8-1.5g/L+蔗糖15-30g/L+葡萄糖5-15g/L+脯氨酸0.1-0.3g/L+盐酸硫胺素0.1-1mg/L+AgNO3(硝酸银)10-20μM+L-半胱氨酸100-500mg/L+2,4-D(2,4-二氯苯氧乙酸)1-1.5mg/L+NAA0.5-1.0mg/L+TDZ 0.005-0.05mg/L和/或KT 0-0.1mg/L+乙酰丁香酮100-500μM+MES(2-吗啉乙磺酸)0.5-1g/L+1000×MS维生素1mL/L+植物凝胶6-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4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