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5342.0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康龙云;李臻;冯腾;吴璟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单相 维也纳 整流器 中点 电压 不平衡 整流 电路 方法 | ||
1.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LC可控电路、第二LC可控电路、采样电路、辅助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 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分别为单片机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供电, 采样电路采集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的上部中点电位Un1、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 出的下部中点电位Un2,并将采集的Un1、Un2传输至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 控制模块经过计算后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输出的驱动信 号分别传输至第一LC可控电路、第二LC可控电路,第一LC可控电路的移相角 减小、第二LC可控电路的移相角增大,或者第一LC可控电路的移相角增大, 第二LC可控电路的移相角减小,通过负反馈使得Un1、Un2自动调节,补偿单 相维也纳整流器不平衡的中点电压,直至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压传感器,用于采集输入单相维也纳整流器的市电电压Ui;
第四电压传感器,用于采集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电压Udc;
以及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入电流Ii;
采集的Ui、Udc、Ii传输至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单 相维也纳整流器工作在功率因数为1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C可控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九二极管、 第十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感,其中第五二极管反并联在第五开关管上, 第六二极管反并联在第六开关管上,第五开关管的漏极分别接第九二极管的正 极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接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电压高电位, 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分别接第十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电容的正 极分别接第九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六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分别接第 十二极管的负极和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中点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C可控电路包括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十一二极 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二电感,其中第七二极管反并联在第七开关 管上,第八二极管反并联在第八开关管上,第七开关管的漏极分别接第十一二 极管的正极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接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中 点电位,第七开关管的源极分别接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电容的负极,第 二电容的正极分别接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八开关管的漏极,第八开关管的 源极分别接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和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电压低电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善单相维也纳整流器中点电压不平衡的整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维也纳整流器,其包括第一整流桥、整流桥臂,所述整 流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其中第一二极管反并联在第一开关管 上,第二二极管反并联在第二开关管上,第三二极管反并联在第三开关管上, 第四二极管反并联在第四开关管上,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整流桥的正输入 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分别与第 三开关管的漏极和单相维也纳整流器输出中点电位相连,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接 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接第一整流桥的负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53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