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磺化石墨烯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5739.X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滕应;甘信宏;任文杰;蒋永华;栗建民;郝建东;骆永明;朱尚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磺化 石墨 修复 芳烃 污染 土壤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中的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磺化石墨烯在修复多环芳烃污 染土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一类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热稳定性好、疏水性强,可 长期吸附于土壤颗粒中而难以降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位于城区的 焦化厂已停产搬迁,搬迁后所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及场地再利用问题日渐凸显,修复多环芳 烃污染土壤已成为焦化类场地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中,土壤异位淋洗 技术具有效果好、周期短和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的场地修复。而此技术运用的 关键往往是针对特定污染场地土壤,筛选出环境友好的特殊淋洗剂,以及运用相关物理强化 增效手段,达到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石墨烯(graphene)是当前研究最热的碳纳米材料, 它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构成的二维层状的新型碳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高的比表面 积、优异的导热性能、优良的导电率和易改性的表面化学等特性,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磺酸基团的高亲水性,对石墨烯进行磺化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其分散性, 还可以保留其原有性质,使之更有利于在水溶液或有机溶液体系中表现出优良的物理化学性 质,所以磺化已经成为石墨烯改性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有关磺化石墨烯在PAHs污染土壤修 复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由此,研发污染土壤PAHs的磺化石墨烯淋洗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PAHs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与磺化石墨烯的环境应用等问题,本发明为PAHs污染 土壤探索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淋洗修复剂以及淋洗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PAHs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以及磺化石墨烯(SGO) 的环境应用研究热点,提供一种磺化石墨烯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为高效淋洗 修复PAHs污染土壤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技术方案:磺化石墨烯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磺化石墨烯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步骤如下:(1)按土液比2g:(10~40) mL,向土壤中加入磺化石墨烯淋洗液,置于离心管中;(2)超声波强化30分钟后,置于振 荡机上,室温150rpm振荡淋洗24h;(3)振荡完毕后离心弃去上清液完成修复。
上述磺化石墨烯的浓度为4000mg/kg。
上述土液比为1:10。
上述淋洗次数为4次。
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纳米淋洗修复剂,有效成分为磺化石墨烯。
上述修复剂中磺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wt.%。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磺化石墨烯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AHs,使PAHs去除率高 达84%以上。在同等淋洗条件下(淋洗液浓度、土液比、淋洗次数等),SGO淋洗污染土壤PAHs 的去除率分别是甲基-β-环糊精(甲基-β-MCD)和聚山梨酯(TW80)淋洗去除率的150%和200% 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其他因素相同,不同处理单因素下(淋洗液浓度、液土比、淋洗次数),PAHs 去除率的变化,其中1a为淋洗液浓度因素变化条件下的PAHs去除率的变化,1b为液土比因 素变化条件下的PAHs去除率的变化,1c为淋洗次数因素变化条件下的PAHs去除率的变化。
图2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PAHs去除率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 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文中所述土液比、液土比或水土比, 均为质量体积比,其中土的单位是g,液体(水)的单位是mL。
实施例1
供试土壤采自北京市某焦化厂,风干后研磨过60m筛备用。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为 6.2;土壤有机质为22.3g/kg;土壤粘粒、沙粒、粉粒占比分别为36.9wt.%、9.8wt.%、53.3wt.%。 16种EPA优先控制PAHs总含量为31.99mg/kg,PAHs污染严重并且危害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苏州高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5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催化土壤修复装置
- 下一篇:香蕉茎叶的综合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