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6414.3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周华兰;宋金文;江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2/38;C08F2/44;C08K3/3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盐性高 吸水性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具体涉及一种高白度的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高吸水树脂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 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液体的高吸水功能,而且和传统的吸水材料相比,高吸水树脂还 具有一种独特的保水性能,一旦吸收水膨胀成为水凝胶后,即使加压也很难将水分 离出来,尤其是在卫生用品方面,高吸水树脂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纸 尿布和卫生用品需求增长,高吸水性已成为人们日程生活不可或缺产品的原料,人 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为吸水树脂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随着国内吸水树脂合成技 术的成熟,产品质量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适龄妇女、婴儿、老人等对生 理卫生用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国内吸水树脂市场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发展前景广 阔。
目前,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应用最为广泛,但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耐盐性能 差,其吸水能力易受金属离子作用而显著下降,通常从几百倍下降到几十倍。但高吸 水性树脂的应用环境中大都含有K+、Ca2+、Na+等无机盐离子。因此,提高高吸水性 树脂的耐盐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201310583431.0的专利公开了以超细粘土和氧化铝微粉作为添加剂加 入到聚合原料中制备得到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纯水吸收量683g/g,盐水吸收量 68.6g/g。该专利将丙烯酸用碱液中和,得到中和液,向中和液中加入超细粘土和氧化 铝微粉,混合均匀后得到混浊液,再加入双氧水和不饱和脂肪酸锌盐,得到聚合液。
申请号为20121035804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耐盐性高吸水 倍率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盐水吸收量108g/g。该专利首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再将离子交换树脂加入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喷洒粘合剂得到目标产 物,通过该方法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盐水吸收量较高,但制备成本高,过程繁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树脂吸水率偏低、保水性不好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控制温度在10~35℃,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丙烯酸单体中中和,中和 度在65~90mol%之间;
第二步,加入交联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溶液脱氧30min以上,在搅拌条件下, 加入引发剂水溶液及无机氧化物,混合均匀后,于60~85℃下聚合反应2~6h,得到 无色透明的高吸水性树脂凝胶;
第三步,将凝胶干燥、粉碎、筛选后得到60~100目的高吸水性树脂。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丙烯酸单体中含180~200ppm浓度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 (MEHQ)。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聚乙烯醇及甘油中 的一种或多种,交联剂占丙烯酸单体含量的0.01~0.06wt%。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引发剂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其中,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钠、 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氧化剂占丙烯酸单体含量的0.05~0.35wt%,还 原剂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铵、亚硫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原剂占 丙烯酸单体含量的0.025~0.175wt%。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无机氧化物为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 种,无机氧化物占丙烯酸单体含量的0.1~0.4wt%。
进一步的,第三步中,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8~20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得的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在保持高吸水性的基础上, 耐盐性也显著提高,相比较未加无机氧化物的丙烯酸吸水性树脂,其在0.9%NaCl溶 液中的吸水率提高10-30%;其吸水倍率不低于900g/g,吸盐水倍率不低于90g/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舵机的正反拖动式电液比例加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螺旋筒式回转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