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级RTM恒压注射系统及恒压注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7131.0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1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军;周林超;姚旭明;郭强;苏洋;徐楚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rtm 注射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实验级RTM恒压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机(3)、真空泵(8)、储料罐(13)、真空罐(6)、储料罐三通接头(2)、真空罐三通接头(15)、真空罐四通接头(16)、压力表(4)、阀门和溢料收集装置;储料罐(13)底部通过注口阀门(14)通过快拧连接模具注口,顶部设有与罐连通的储料罐三通接头(2);储料罐三通接头(2)的另外两通分别连接储料罐第一阀门(11)和储料罐第二阀门(12),储料罐第一阀门(11)通过快拧与空气压缩机(3)连接,储料罐第二阀门(12)与真空罐(6)上的真空罐第一阀门(10)连接;真空罐(6)底部与罐连通的真空三通接头(15),真空三通接头(15)的另外两通分别连接真空罐第一阀门(10)和真空罐第二阀门(9),真空罐第二阀门(9)通过快拧与溢料收集罐(1)相连,溢料收集罐(1)与模具冒口连接,真空罐第一阀门(10)通过快拧与储料罐第二阀门(12)连接;真空罐(6)设有与罐连通的真空罐四通接头(16),真空罐四通接头(16)一端连接真空压力表,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真空罐第三阀门(7)和真空罐第四阀门(5),真空第三阀门(7)通过快拧连接真空泵(8),真空罐第四阀门(5)通过快拧与大气连接;所述溢料收集罐(1)的连接口为密封结构。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级RTM恒压注射系统进行恒压注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树脂混合和脱泡:
将连通注口阀门(14)的管道置入配好比例的树脂与固化剂中,开启真空罐第三阀门(7)、真空罐第一阀门(10)、储料罐第二阀门(12)、和注口阀门(14),同时关闭真空罐第四阀门(5)、真空罐第二阀门(9)和储料罐第一阀门(11);然后启动真空泵,将真空罐(6)与储料罐(13)抽真空,使得预先混合好后的树脂与固化剂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注口阀门(14)被吸入储料罐中;
吸入完成后关闭注口阀门(14),当储料罐(13)内真空度达到工艺设计要求并维持15-20min进行真空脱泡;
步骤2、完成真空脱泡后进行模具抽真空:
关闭注口阀门(14),通过注口阀门(14)将储料罐(13)与模具注口连接,关闭储料罐第二阀门(12)和真空罐第一阀门(10),同时开启真空罐第二阀门(9),真空泵持续抽真空,直到溢料收集罐(1)内真空度达到工艺设计要求并维持10-15min使得模具完成抽真空;
步骤3、树脂注射:
模具完成抽真空后,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空气压缩机的压力输出值稳定在工艺设计要求的数值,开启储料罐第一阀门(11)和注口阀门(14),树脂就在恒定压力作用下流入模具中,完成恒压注射,在注射过程中继续对模具抽真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实验级RTM恒压注射系统进行恒压注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恒压注射完成后,进行储料罐的清洗,为下一次恒压注射提供准备,清洗步骤为:
步骤(1)、注射完成之后,将与注口相连的管道拔出,通过空气压缩机提供压力将储料罐内的剩余树脂与固化剂排出;
步骤(2)、关闭注口阀门(14),通过注口阀门(14)将储料罐(13)与树脂专用清洗剂的罐子连接,开启真空罐第三阀门(7)、真空罐第一阀门(10)、储料罐第二阀门(12)和注口阀门(14),同时关闭真空罐第四阀门(5)、真空罐第二阀门(9)和储料罐第一阀门(11);然后启动真空泵,将清洗剂吸入储料罐内;
步骤(3)、开启储料罐第一阀门(11)并关闭储料罐第二阀门(12),启动空气压缩机将树脂专用清洗剂从储料罐中排出;
重复步骤(2)步骤(3)多次,直至储料罐与阀门内没有树脂为清洗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实验级RTM恒压注射系统进行恒压注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复步骤(2)步骤(3)多次为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1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