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锚索外卸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7672.3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彬;林振德;黄金狮;程继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锚索外 卸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回收锚索外卸载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锚索外锚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卸载的锚索外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预应力锚固是将钢筋(或锚索)的一端固定在岩土体中,再将钢筋(锚杆)或锚索拉紧以至能产生一定的回弹力(即预应力),然后将钢筋或锚索的另一端固定于岩土体或支挡结构表面,利用回弹力压紧可能滑动的岩土体或支挡结构,从而达到提高岩土体或支挡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传统的钢筋或锚索作为临时性围护后,与建筑根基一起长期埋藏于地下,形成地下垃圾,对地下管网、基坑开挖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可拆卸回收锚索或锚杆,通过拆卸锚索内外端的锚固装置达到回收目的。外锚固装置拆卸时,需要油压机等辅助设备,操作时还要人工完成相关部件拆取,过程复杂,同时锚索拉力大,拆卸危险系数高,另外,由于基坑侧壁与建筑根基预留空间小,更加大了锚索拆卸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回收锚索外卸载装置,能自动卸载锚索拉力,达到快速拆卸回收锚索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回收锚索外卸载装置,包括底板、内锥台分体件、外锥套、夹片和螺杆,所述的内锥台分体件外配合外锥套,外锥套周侧至少通过两个螺杆组件锁紧在底板并通过内锥台分体件和夹片合力锁固锚索,其中内锥台分体件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锥形通孔,每一锥形通孔配置一组夹片并形成贯穿锚索的夹持孔,各锚索穿过底板向岩土内延伸,卸载时,松动螺杆组件,外锥套向外顶起而使内锥台分体件分体,进而各组夹片分开并失去夹持力完成锚索拉力卸载。
进一步,所述内锥台分体件沿锥形通孔切割形成左、中、右分体,左、中、右分体在外锥套的配合下约束着每一组夹片,每组夹片是由两夹部组成,两夹部外侧呈锥形,两夹部内侧设有摩擦齿。
进一步,所述螺杆组件包括螺杆及配合的螺母,螺杆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穿过外锥套并由螺母锁固。
进一步,所述外锥套周侧对称设有两个耳座,耳座具有通孔以供螺杆贯穿,且在螺杆上螺母下面设有弹簧垫。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圆孔用于穿设锚索,圆孔直径小于内锥台分体件与底板接触端的直径。
本发明卸载时,不需要油压机等辅助设备,只需要松动螺杆组件,实现夹片与锚索脱离,从而卸载锚索拉力,卸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回收锚索外卸载装置,包括底板1、内锥台分体件2、外锥套3、夹片4和螺杆7、8,所述的内锥台分体件2外配合外锥套3,外锥套3周侧至少通过两个螺杆组件锁紧在底板1并通过内锥台分体件2和夹片4合力锁固锚索,其中内锥台分体件2沿轴向设有至少四个锥形通孔,各通孔呈正边形排布,每一锥形通孔配置一组夹片4并形成贯穿锚索9的夹持孔即锚壳孔,各锚索9穿过底板1向岩土内延伸,卸载时,松动螺杆组件,外锥套3向外顶起,内锥台分体件2与外锥套3脱离而分体,进而各组夹片4分开失去夹持力完成锚索拉力卸载。当内锥台分体件2设有四个锥形通孔可以配合四组夹片以供四要钢绞线或钢丝绳即锚索穿过,沿锥形通孔切割形成左、中、右分体21、22、23,左、中、右分体在外锥套3的配合下约束着每一组夹片4,每组夹片4是由两夹部41、42组成,两夹部41、42外侧呈锥形,两夹部内侧设有摩擦齿,除了内锥台分体件上有四个锥形通孔外,还可以设置5个或6个或更多个,此时内锥台分体件可分为更多部分,原则是每个锥形通孔都要分割在对应的两个分体上。本发明的螺杆组件包括螺杆7及配合的螺母6或螺杆8与的螺母,螺杆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另一端穿过外锥套3并由螺母6锁固。本发明的外锥套3周侧对称设有两个耳座31、32,耳座具有通孔以供螺杆7、8贯穿,且在螺杆上套有弹簧垫5在螺母作用下压紧外锥套。在底板1上设有圆孔用于穿设锚索9,圆孔直径小于内锥台分体件2与底板接触端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