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相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7789.1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怀舜;胡亚成;马源潮;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绒螯蟹 性早熟 与否 相连 卫星 标记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相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5对微卫星引物,其中2个微卫星位点和中华绒螯蟹早熟性状连锁,3个微卫星位点和中华绒螯蟹正常性状连锁,该引物可以用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的鉴别。具体鉴别方法为取待鉴定的中华绒螯蟹的基因组DNA,然后通过5对微卫星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银染,通过不同位置的条带大小判定所测中华绒螯蟹的性早熟情况。本发明可以针对性的选择非性早熟的正常个体进行养殖,可避免在早期养殖过程中混入性早熟幼体,有效提高我国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相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及其应用,属于动物分子遗传学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又称为河蟹,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各地湖泊。早熟蟹是指当年培育的蟹种个体较大的并且体重在于20g以上,性腺已经发育成熟,池塘当年培育的蟹种大约有20%的为性早熟的蟹种,如果用早熟蟹来养殖商品蟹,死亡率可达到60%-90%,给广大的蟹农们带来惨重的损失。现行的辨别早熟蟹的方法一般就是看外观,早熟蟹和正常的中华绒螯蟹在外观上确实有轻微的区别,但是对比不明显,并且看外观法必须是中华绒螯蟹长大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看出来,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能很好的区别早熟蟹就会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发展前景,所以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有效辨别早熟蟹的鉴定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相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及其应用,应用该引物可以鉴定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相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同有5对微卫星引物,具体如下:
一种鉴别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与否的分子标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鉴别的中华绒螯蟹个体样本;
(2)提取样本的基因组DNA;
(3)利用以上所述的5对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银染;
(4)根据银染结果结合条带大小对中华绒螯蟹个体样本进行性早熟与否的判定如下:对于以引物1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在144bp出现条带的个体样本为性早熟个体;对于以引物2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在138bp出现条带的个体样本为性早熟个体;对以引物3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在108bp出现条带的个体样本为非性早熟个体;对以引物4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在150bp和153bp出现条带的个体样本为非性早熟个体;对以引物5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在138bp和144bp出现条带的个体样本为非性早熟个体。
进一步地,步骤(3)中PCR扩增反应体系是15μL:10×PCR Buffer 1.5μL,2.5mmol/L dNTP 0.5μL,MgCl2 1.5μL,上下游引物各0.5μL,Taq酶0.2μL,DNA模板2μL,超纯水8.3μL。
进一步地,步骤(3)中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2min,95℃变性30s,相应退火温度复性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扩增后的产物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胶进行电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SSR引物组和方法比传统的看外观法更能够有效准确的辨别中华绒螯蟹早熟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