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005.7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毛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15600 湖南省常德市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生物 制备 淡水养殖 生物技术领域 芽孢杆菌菌液 酵母菌菌液 微生物菌种 干料混合 菌液混合 氢氧化钠 沸石粉 腐殖酸 乳杆菌 无粉尘 质量份 菌液 取料 制粒 菌种 池塘 | ||
本发明涉及淡水养殖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它包括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腐殖酸60‑70份;氢氧化钠4‑8份;沸石粉6‑28份;芽孢杆菌菌液6‑12份;乳杆菌菌液1‑2份;酵母菌菌液1‑2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取料、干料混合、菌液混合和制粒步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做成颗粒均匀、色泽亮丽无粉尘的底改剂颗粒,其中菌种比例稳定,达到池塘底部后作用时间较长,并且能够很好的保障各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并且能够很好的实现产品主成分间的协同作用,达到良好的底改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养殖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随着水产养殖的精养化程度的提高,水质也日益恶化,疑难病害增多,水质管理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中的有机物越来越多,随着水温的升高,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投饵,鱼类不断地摄食,不断地排泄,水中的藻类不断生长、死亡。养殖密度过高,引起投喂过多,大量的残饵、粪便、排泄物扩散溶解于水中和沉积于水底,多余的饲料、鱼虾排泄物,死亡藻类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的尸体等都在水中积累,养殖一天天进行,这些物质就一天天积累,等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水体的pH 值变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上升,水体透明度下降,有机物大量繁殖及藻相的变动,水质整体恶化,细菌病原体滋生。
鱼池的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目前多采用化学净水剂和生物净水剂进行水质净化。化学净水剂为化学吸附剂、络合剂、增氧剂、消毒剂、还原剂、高分子聚合物等靠化学反应解毒,主要以化学制剂为主,例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硫酸铝、聚丙烯酰胺等,其作用原理是絮凝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使其与自身结合后沉入池底。但虽然水体中有害物质减少了,但因絮凝到池底的有害物质过多而不能清除,如果长期反复使用这种净水剂,还会造成自身的金属物质及化学物质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其作用只能缓解水体的污染,不能从根本上清除污染。生物净水剂能在一定程度的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改善水体污染,因此利用微生物制剂治理水体污染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但是现有的生物净水剂存在以下缺陷:
1、所用菌株没有经过特殊锻炼,在池塘底部,繁殖生长条件恶劣,缺少激活机制,不能发挥应该的功效;
2、融水快,到达池塘底部后作用时间短,
3、效果单一,仅实现将菌种沉降到池塘底部的作用,未能实现产品主成分间的协同作用;
4、菌种混合不均,粘合剂添加比例过高,颗粒色泽不亮,大小不均匀。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201010160244.8,申请日:2010-04-29,授权公告日:2010-09-1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蓝藻的方法及处理剂。本发明所述的噬藻菌S剂是将螺旋藻粉、NaCl、纯净水配成固含量0.5~2%的培养液;所述的生物底改剂K剂制备是由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复配而成;所述的除藻净水剂L剂制备是重量比为过碳酸钠∶第四代聚酰胺一胺∶钠基膨润土为40%∶50%∶10%构成。本发明解决了蓝藻争夺营养型的有益菌和具备吞噬蓝藻的噬藻菌二种方法各自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是生物法同化学法有机结合形成的防与治蓝藻系统工程,本发明标本兼治,成本适宜,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早期用微生物法将蓝藻防控住,利用蓝藻的细胞壁比较薄,噬藻菌吞噬藻快,实施效果明显,夏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综合治理效果好。
专利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