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疾病中的新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928.2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刚;常鹏;孙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望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68;G01N33/574;A61K31/7088;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rnbp3 基因 及其 表达 产物 疾病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疾病中的新用途,更具体地涉及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直肠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HRNBP3基因在制备诊断直肠腺癌的产品中的应用,同时公开了HRNBP3基因在制备治疗直肠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疾病中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直肠腺癌诊治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在国外,直肠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直肠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南方的一些城市里,直肠腺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直肠腺癌的致病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是多因素多步骤发生发展的结果,但至今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认为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大致有两条途径:(1)染色体不稳定途径:遵循“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组织发生顺序。此途径认为引起直肠腺癌的原因是染色体的不稳定引起的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2)错配修复途径:是由于错配修复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微卫星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阳性的散发直肠腺癌是由锯齿状腺瘤发展而来,其不遵循传统的“腺瘤-腺癌”的模式。目前,临床上直肠腺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和化疗、放疗为主,患者的复发率和5年生存期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迄今为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仍然是提高直肠腺癌远期疗效最为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尽管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肿瘤转移、复发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首要原因。临床确诊为早期阶段的直肠腺癌其5年总体生存率可高达90%,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时下降为65%,而一旦合并远处转移时则不足10%。这些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直肠腺癌死于转移、复发的分子机制。因此进一步寻找与直肠腺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作为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和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是目前直肠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直肠腺癌诊疗的分子标志物。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使用基因标志物来诊断直肠腺癌具有及时性、特异性和灵敏性,从而使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知晓风险,针对风险高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制备诊断直肠腺癌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基因为HRNBP3。
进一步,上面所提到的产品包括: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免疫检测、原位杂交或芯片检测HRNBP3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以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
进一步,所述用RT-PCR来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至少包括一对特异扩增HRNBP3基因的引物;所述用实时定量PCR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至少包括一对特异扩增HRNBP3基因的引物;所述用免疫检测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包括:与HRNBP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所述用原位杂交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包括:与HRNBP3基因的核酸序列杂交的探针;所述用芯片预判直肠腺癌转移风险、诊断直肠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产品包括:蛋白芯片和基因芯片;其中,蛋白芯片包括与HRNBP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基因芯片包括与HRNBP3基因的核酸序列杂交的探针。
优选地,所述产品包括芯片、试剂盒。
进一步,所述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包括SHROOM4基因在内的多个基因(例如,与直肠腺癌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所述蛋白质芯片可用于检测包括SHROOM4蛋白在内的多个蛋白质(例如与直肠腺癌相关的多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将多个与直肠腺癌的标志物同时检测,可大大提高直肠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望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望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