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119.5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韩作振;闫华晓;赵辉;韩梅;赵延洋;孙彬;孟瑞瑞;庄定祥;杨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3/00;C02F3/3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除 离子 淀粉 芽孢 杆菌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MS7,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965。本发明提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MS7CGMCC No.10965在沉降钙离子和镁离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含镁废水治理及硬水软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酸解红土镍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主要以Mg2+为主,理论上可以通过浓缩、结晶手段生产硫酸镁,但存在硫酸镁杂质含量高、价值低、能耗高等问题;利用碳酸钠、烧碱生产氢氧化镁可以利用镁资源,但同时副产了大量的硫酸钠;利用电石渣使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并与硫酸钙共沉淀是目前采用的技术,但存在电石渣有效含量低、运输成本高、渣量大的问题。因此,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产工艺,寻找一种脱镁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的废水净化可行技术以及经济合理、效果显著的净化工艺势在必行。利用微生物沉降其中的镁离子则是一种环保经济节约的好方法。
利用微生物不仅能沉降镁离子还能处理硬水中的二价金属离子。硬水是指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硬水常用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石灰法,加药法,电磁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存在运行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对进水压力有较高要求等缺陷。微生物法可避免上述缺点,微生物诱导的镁钙离子的沉降与其他传统软化方法相比,只需较少的能源和试剂就可以进行,成本很低,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环境污染小。
其实微生物沉降钙离子和镁离子形成碳酸盐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从周围环境中选择性地吸取金属离子,在严格的生物控制下组装成功能化的碳酸盐矿物,也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诱导碳酸盐的沉降或自身参与碳酸盐的沉降。许多研究人员应用各种微生物进行了钙镁离子成矿研究,如在实验室中采用蓝细菌沉降钙离子诱导出了方解石、文石,采用地衣芽孢杆菌在不同镁钙培养体系中诱导出了方解石、单水方解石等矿物晶体,使用柠檬酸杆菌诱导得到了各种碳酸盐矿物等。若能使用微生物对含镁离子和/或钙离子的废水或硬水进行处理使之矿化生成镁或钙的碳酸盐矿物,不仅可以减少镁或钙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存在广泛的非致病细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而备受青睐。解淀粉芽孢杆菌目前已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植物根部、枝干、叶、花部以及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上,还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线虫。若能将解淀粉芽孢杆菌制作成水处理剂来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达到治理水环境污染的目的,将会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还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达到废水净化或硬水软化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可以脱除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细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细菌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MS7,该菌株已于2015年06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965。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MS7CGMCC No.10965简称解淀粉芽孢杆菌DMS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菌剂,该菌剂的活性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DMS7。
所述菌剂的用途可为下述a1)、a2)、a3)或a4):a1)脱除钙离子和/或镁离子;a2)脱除水中钙离子和/或镁离子;a3)沉降钙离子和/或镁离子;a4)沉降水中钙离子和/或镁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