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264.3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4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参化(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F27B17/00;F27D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炉,特别涉及一种旋转窑炉。
背景技术
旋转窑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大型燃烧设备,由于窑炉在工作时,其炉体会根据实际需求在0至360度内进行转动。而目前,旋转窑炉上的燃烧系统和炉体燃烧器的烧嘴在炉前的连接大多采用软管连接。对于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的窑炉,目前普遍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做法是,燃烧系统到炉前的固定管路,通过足够长的软管直接与燃烧器相连接。但由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软管的活动跨度较长,所以炉体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旋转,软管在炉前会在操作平台上来回拖动,与平台平凡摩擦,最终影响软管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过长的软管在炉前,会导致现场凌乱。致使操作人员磕绊,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另外,整根过长的软管在安装和拆卸燃烧器时,由于软管重量太重,导致操作不方便。
第二种方法是,是将炉前固定管路和燃烧器间的软管部分分为两段,并通过旋转接头将这两段进行连接,并将旋转接头固定在炉壁上。但由于采用此种安装方式,对安装空间的要求较高,并且要求炉壁与操作平台间的间隙要足够大。此外,由于采用旋转接头进行安装,会因密封性的问题时常会出现泄漏的风险,并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窑炉,使得炉体在旋转时,可避免软管在操作平台上因来回拖动而造成的磨损,并且同时避免了软管的泄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窑炉,包含炉体、与所述炉体内的燃烧器连接的炉前固定管;其中,所述炉体内的燃烧器和所述炉前固定管之间采用M根管道连接,所述M为自然数,各管道包含硬管和软管,且各管道中的软管部分包含与所述燃烧器连接的第一软管和与所述炉前固定管连接的第二软管,且各管道中的硬管位于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第二软管之间;
所述旋转窑炉还包含:设置在所述炉体炉壁上对各管道中的硬管进行固定的固定支架;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含固定在所述炉体炉壁上的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铰接并对所述硬管进行固定的支架本体,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炉体同轴设置,且所述连接轴在所述炉体旋转时在所述支架本体内进行空转。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炉体与炉前固定管之间采用多根管道进行连接,并且各管道是由软管和硬管组成,而炉体的炉壁上又设有对各管道中的硬管进行固定的固定支架,且该固定支架是由固定在炉体炉壁上的连接轴和对硬管进行固定的支架本体组成。该固定支架在安装时,可直接将支架本体铰接在连接轴上,并将连接轴与炉体同轴固定,从而使得炉体在旋转时,支架本体不会随着炉体的旋转而随连接轴进行跟转,并且在支架本体的固定作用下,只有位于硬管上方的第一软管会随着炉体进行运动,而位于硬管下方的第二软管不会受到炉体的旋转而出现扭动或拖动的现象,从而避免了软管在操作平台上因出现拖动而造成的磨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软管的长度,避免了将软管采用分段式结构而导致的燃料泄漏现象。另外,由于各管道中的硬管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炉体炉壁上的,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各管道的安装,避免了因软管过长而导致现场凌乱。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包含铰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横梁、N个排列在所述横梁上的抱箍;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M为自然数,并一一对应,且各管道的硬管部分卡合在各自对应的抱箍内,通过抱箍4-2-2实现对硬管3-2的固定。从而当炉体在旋转时,只有位于硬管上方的第一软管会随着炉体的旋转而进行扭动,而位于硬管下方的第二软管会在抱箍的固定作用下无法扭动,从而避免了各管道中的软管因炉体的旋转而在操作平台上出现拖动的现象。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还包含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轴承套;其中,所述轴承套的外圈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而所述轴承套的内圈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通过在连接轴上套设轴承套,可进一步避免支撑板因连接轴的旋转而出现跟转现象,从而进一步防止了为与硬管下方的第二软管部分因炉体旋转而在操作平台上出现拖动的现象。
并且,为了满足实际的装配需求,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横梁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各管道中的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分别与所述硬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从而保证各管道中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与硬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使得整个旋转窑炉可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
并且,所述第一软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炉体的旋转半径。从而使得炉体在旋转时,不会因为第一软管的长度过短而造成干涉,从而方便了炉体的旋转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参化(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参化(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石炉开堵眼装置
- 下一篇:无烟囱式热循环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