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屋顶自动集雨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675.2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堂;王世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3B1/04;E03F5/10;A01G27/06;G05D9/02;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自动 灌溉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顶自动集雨灌溉系统。
二、背景技术
雨水是城市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城市道路、房屋大都硬化,致使雨水无法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与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不相适应。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研发了屋顶自动集雨灌溉系统,不用水泵供水,而利用毛细原理,实现了屋顶的自动集水、自动灌溉。使用方便、灵活,解决了屋顶灌溉难的问题,满足屋顶绿化的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顶自动集雨灌溉系统,在一定雨量的情况下,完全实现了雨水收集、灌溉自动化,降低了运行费用,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屋顶自动集雨灌溉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系统、补水系统、排水系统、自动灌溉系统。
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由土池、环形集雨槽及沉沙池组成,土池内填放池土,用于种植植物;土池底部设置有土池排水孔,土池排水孔与环形集雨槽相通;所述的环形集雨槽沿土池四周环形布置,且左右对称;沉沙池进水口处的环形集雨槽槽底高程较高,而集雨槽泄水孔处的环形集雨槽槽底高程较低,这样环形集雨槽槽底自沉沙池进水口处到集雨槽泄水孔处形成坡度,且左右对称,降雨量较大时,集雨槽内的多余雨水,可顺畅地由集雨槽通过集雨槽泄水孔排走;拉绳a一端与浮球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a、滑轮b、滑轮c、滑轮d与销钉a连接;而拉绳b一端亦与浮球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e、滑轮f、滑轮g、滑轮h与销钉b连接;浮球放置在集雨池中,随着集雨池中水位的升降而升降;拉绳a和拉绳b连接在浮球的同一点上,以增强拉绳a和拉绳b工作的同步性;销钉b可活动的放置在斜立轴集雨槽泄水闸后面;销钉a可活动的放置在斜立轴沉沙池泄水闸后面,销钉a、销钉b在浮球产生的浮力作用下,分别通过拉拉绳a和拉绳b被拉起,而在自重作用下,回归原位。
所述的蓄水系统包括集雨池池墙、集雨池池底、集雨池池顶盖、沉沙池进水口、集雨池进水口和拉绳孔c;集雨池用于蓄存雨水,而沉沙池进水口、集雨池进水口、拉绳孔c还兼有排气作用,使集雨池内空气流通;集雨池布置在屋顶,土池布置在集雨池的正上方,土池的池底兼作集雨池池顶盖;沉沙池布置在集雨池内靠近池壁中间的部位;沉沙池池顶高程略低于集雨池池顶盖的底面,以保证沉沙池中的水能正常溢流到集雨池中为依据;沉沙池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沉沙池池顶与集雨池池顶盖底面之间的通道,即为集雨池进水口;,沉沙池设有沉沙池进水口,沉砂池通过沉沙池进水口与环形集雨槽连通;雨水汇集在环形集雨槽内,经沉沙池进水口流入沉沙池内,进入沉沙池的雨水经过一定程度的沉沙后,再由集雨池进水口溢流到集雨池内。拉绳孔c设置在集雨槽泄水孔一侧靠近土池池壁的土池内,且拉绳孔c下部穿透过土池池底,拉绳b穿过拉绳孔b、拉绳孔c将销钉b和浮球连接起来。
所述的补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浮球阀;进水管是将雨水以外的其它水源(如自来水,或其它可以用作浇灌的水)输送到集雨池的管道,进水管进口与雨水以外的水源连通,而出口设置在集雨池内;在进水管出口处设置有浮球阀,当无大气降雨,集雨池中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浮球阀会自动打开,其它水源会自动为集雨池补水,当集雨池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浮球b(浮球b是浮球阀自带的一个部件)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而上升,在这个上升力的作用下,浮球阀会自动关闭,停止向集雨池中供水,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集雨池储存有一定水量,保证向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浮球、拉绳a、拉绳b、销钉a、销钉b、沉沙池泄水孔、斜立轴沉沙池泄水闸、集雨槽泄水孔和斜立轴集雨槽泄水闸;拉绳a通过滑轮a、滑轮b、滑轮c、滑轮d将销钉a和浮球连接,拉绳b通过滑轮e、滑轮f、滑轮g、滑轮h将销钉b和浮球连接;各滑轮均固定在附近的建筑物上;销钉a通过拉绳可活动地布置在斜立轴沉沙池泄水闸后面的拉绳孔a内;销钉b通过拉绳可活动地布置在斜立轴集雨槽泄水闸后面的拉绳孔b内;
所述的自动灌溉系统由多条毛细束管构成,毛细束管是用能形成毛细孔的的材料填充在软塑料管中制作而成的;毛细束管一端与集雨池内水源相通,另一端穿过土池池底布置在土池内,与池土相通;集雨池的水可依靠毛细管力自动输送到池土中,供给植物生长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6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室屋面防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隔热消音防水复合屋面建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