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891.7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7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孔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孔源 |
主分类号: | A61M36/04 | 分类号: | A61M36/04;A61N5/10;A61B34/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放射性 粒子 均匀 对称 树状 模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包括瘤体模型,所述瘤体模型内设置若干片层,每个片层内设有一条主穿刺道、四条副穿刺道和七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其中六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的连线是正六边形,第七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位于正六边形中心,所有片层的主穿刺道重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根据放射性粒子的放射半径、肿瘤的体积及粒子植入的均匀分布规律,先将肿瘤分成几个片层,在片层内建立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三维数学几何模型,找出粒子之间的距离、连线与主穿刺道的关系。就实现了肿瘤的一针穿刺完成均匀植布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当今人类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并且近80%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属晚期,丧失手术时机。近年来新型放射性核素125I粒子研制成功,超声、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治疗肿瘤的热门放疗技术。目前,国内开展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不在少数,植入方法各式各样,但大多缺乏严格的布均控制方法,主要采用要对瘤体进行多次穿刺植入的方法,在无遮挡病变上采用模板植入,同时穿入几排穿刺针,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有周围器官遮挡的病变无法使用模板,在瘤体内粒子无法实现均匀植布,粒子分布不均匀,出现冷点与热点,影响治疗效果,穿刺次数多,穿刺针进出胸膜的次数与气胸及血胸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并发症较多,肿瘤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该模型可以由主穿刺针一次性建立一条主穿刺道,在副穿刺针120°变向穿刺的配合下,在瘤体内均匀放置放射性粒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包括瘤体模型,所述瘤体模型内设置若干片层,其特征在于:每个片层内设有一条主穿刺道、四条副穿刺道和七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其中六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的连线是正六边形,第七个放射性粒子植入点位于正六边形中心,所有片层的主穿刺道重合。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片层的数量为3个片层,相邻片层的夹角为60°。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主穿刺道经过正六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副穿刺道与主穿刺道的夹角均为12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根据放射性粒子的放射半径、肿瘤的体积及粒子植入的均匀分布规律,先将肿瘤分成几个片层,在片层内建立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三维数学几何模型,找出粒子之间的距离、连线与主穿刺道的关系。就实现了肿瘤的一针穿刺完成均匀植布的目的。按等长对称型树状模型植入放射性粒子,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粒子植布均匀,无冷点、热点,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第一次副穿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医用放射性粒子均匀植布的对称树状模型第二次副穿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的仰视图。
图中:1-主穿刺针;2-刻度指示盘;3-副穿刺针;4-瘤体;5-主穿刺道;6-放射性粒子植入点;7-穿刺道;8-片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孔源,未经张孔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