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928.6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6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邢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孔源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36/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路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包括穿刺针,与穿刺针相配合的弹性诊疗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管部、针尾部和针尖部,针管部上设有刻度,所述针尖部为盲端,所述针管部靠近针尖部的一端设有侧向开口的导向口,所述导向口与针管部的盲端形成导向角α,所述弹性诊疗针的针尖从导向口穿出,本发明中穿刺针的针尖部为盲端,侧向开有导向口,且可以有不同的导向角度,起到对弹性诊疗针延伸方向并引导作用,穿刺针尾部有侧开口方向指示标,当穿刺针旋转时,确定开口位置旋转的角度与方向,由此穿刺针完成手术路径的直线部分穿刺,需要变向拐弯时,进入弹性穿刺针,按开口角度变向穿出,形成可变向穿刺技术,实现微创手术路径轨迹由直线变为弯曲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由方向引导的穿刺针与弹性诊疗针组成,目前临床上的微创手术路径都是直线,当有些病灶的周围有重要的组织器官时,从体外无法由一条直线通路直接到达病灶进行切除与治疗,需要重新穿刺,甚至多次穿刺,而重新穿刺或多次穿刺,不仅大大增加了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微创手术的难度,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减少了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有些病变无法用微创手术完成,显著降低了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不仅需要对病灶进行切除,还需要对瘤体进行多点取材、局部用药、粒子植入治疗等。目前,为了能够尽量在瘤体内均匀植入粒子,传统穿刺针穿刺进行放射性粒植入时,往往凭操作者的经验选择穿刺路径,进行盲穿,进针角度把握不准,误差较大,穿刺针道分布不均,一般需要多次穿刺,多次CT扫描,操作及不规范,并发症较多,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常规穿刺针在粒子植入时,只能从针尖部释放粒子,要想实现多向操作,只能增加穿刺次数,如果,肿瘤周围没有重要器官遮挡,常用粒子植入模板,平行排列几排针,而穿刺次数的增加就会显著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种植转移机率。但是,当肿瘤周围有骨骼、血管等重要器官遮挡时,无法使用模板,放射性粒子无法实现布均,易出现冷点与热点,治疗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穿刺准确、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的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创手术路径变向器,包括穿刺针,与穿刺针相配合的弹性诊疗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管部、针尾部和针尖部,针管部上设有刻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为盲端,所述针管部靠近针尖部的一端设有侧向开口的导向口,所述导向口与针管部的盲端形成导向角α,所述弹性诊疗针的针尖从导向口穿出。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导向角α的范围0°<α<180°。
所述导向角α为120°。
特别是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时,120°的导向角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瘤体内找到最大截面,画出一个正六边形,因为120°变向穿刺恰恰符合正六边形粒子均匀分布模型要求,即以正六边形一条对角线为主穿刺道,向边线分出的角度恰恰是120°,其弹性粒子植入针从120°的导向角侧向开口穿刺针穿出的穿刺道也为120°角,在正六边形的各顶点与中心点植入粒子,粒子的分布是均匀的,这样肿瘤的一个片层就实现了均匀植布。同时,随着侧向120°开口穿刺针旋转不同的开口方向及在主穿刺道上的不同距离,可以对瘤体进行多次的粒子植入,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瘤体内多向粒子均匀植布,而完成粒子植入只需要穿刺一条主穿刺道即可,显著减少了穿刺次数,大大提高了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均匀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针管部套装有刻度指示盘,所述刻度指示盘与针管部相对转动。
所述刻度指示盘的刻度单位是10°。
所述针尾部设有指示标,所述指示标与导向口的开口方向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孔源,未经张孔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